使用抗壞血酸鈉注意事項
【背景及概述】[1][2][3]
抗壞血酸又稱維C,是水溶性維生素,是知名度最高的營養素,不但是美容靈藥,更是抗氧化,保護細胞,甚至有效抗癌的維生素,它普遍存在于蔬菜水果中,但容易因外在環境改變而遭到破壞,人體自身無法合成抗壞血酸,必須額外獲取。
抗壞血酸鈉是抗壞血酸生產的主要中間產品,同時維 生素C鈉也是一種重要的食品添加劑,用作抗氧化劑,可防止食品和飲料變色、變味,廣泛用于火腿、香腸、蛋糕的保鮮固色及月餅的防霉,加入化妝品中用 于防皺、抗衰老、美白,具有補充VC及增強鈣的吸收的雙重功能,性能穩定。抗壞血酸鈉、Cebitate,白色或略帶黃色的顆粒、微粒或結晶性粉末。無嗅。略有咸味。其在干燥狀態下穩定,在潮濕情況下易氧化分解。遇光顏色變深,比旋光度+104.4℃。
【藥理作用】[3]
抗壞血酸鈉參與體內糖的代謝及氧化還原過程;參與細胞間質的生成和血液的凝固過程,減低毛細血管脆性;參與解毒功能,增加對感染的抵抗力;促進葉酸形成四氫葉酸,增加鐵在腸道的吸收。
【藥代動力學】[3]
胃腸道吸收,吸收部位主要在空腸。蛋白結合率低。少量貯藏于血漿和細胞,以腺體組織白細胞、肝、眼球、晶體內的濃度為最高。肝內代謝,極少數以原形物或代謝物經腎排泄;當血漿濃度>14mg/ml時,尿內排出量增多。可經血液透析清除。
【適應癥】[3]
(1)用于防治壞血病。
(2)特發性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3)各種急慢性傳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輔助治療。-
【規格】[3]
每片含抗壞血酸 0.25g,抗壞血酸鈉0.28g(相當于抗壞血酸 0.25g),即含抗壞血酸 0.5g。
【用法用量】[3]
(1)壞血病按醫囑。
(2)特發性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每日300~600mg,分次咀嚼服用,或遵醫囑。
(3)成人一般每次50~200mg,一日3次,咀嚼服用。
【不良反應】[3]
(1)長期服用(每日2~3g)可引起停藥后壞血病;
(2)長期應用大量抗壞血酸偶可引起尿酸鹽、半胱氨酸鹽或草酸鹽結石;
(3)大量應用(每日1g以上)可引起腹瀉、皮膚紅而亮、頭痛、尿頻(每日600mg以上)、惡心、嘔吐、胃痙攣。
(4)過多應用本品可致牙釉質損壞。
【藥物相互作用】[3]
(1)口服大劑量抗壞血酸可干擾抗凝藥的抗凝效果。
(2)與巴比妥或撲米酮等合用,可促使抗壞血酸的排泄增加。
(3)纖維素磷酸鈉可促使抗壞血酸代謝為草酸鹽。
(4)長期或大量應用抗壞血酸時,能干擾雙硫侖對乙醇的作用。
(5)水楊酸類能增加抗壞血酸的排泄。
【注意事項】[3]
(1)本品可通過胎盤,并分泌入乳汁。
(2)對診斷的干擾。大量服用將影響以下診斷性試驗的結果:
①大便隱血可致假陽性;
②能干擾血清乳酸脫氫酶和血清轉氨酶濃度的自動分析結果;
③尿糖(硫酸銅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均可致假陽性;
④使尿中草酸鹽、尿酸鹽和半胱氨酸鹽等濃度增高;
⑤血清膽紅素濃度下降;
⑥尿pH下降。
(3)下列情況慎用:
①半胱氨酸尿癥;
②痛風;
③高草酸鹽尿癥;
④草酸鹽沉積癥;
⑤尿酸鹽性腎結石;
⑥糖尿病(因抗壞血酸可能干擾血糖定量);
⑦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可引起溶血性貧血);
⑧血色病;
⑨鐵粒幼細胞性貧血或地中海貧血(可致鐵吸收增加);
⑩鐮形紅細胞貧血(可致溶血危象)。
【其他應用】[1]
抗壞血酸鈉還還可用于保持火腿、臘腸的色、香、味。還可用作肉制品如火腿、香腸等的發色助劑,同時保持肉的鮮味,增加肉的彈性,還具有阻止亞硝胺的作用,這對防止致癌有重要意義。另外,還可使水果罐頭、果汁、果醬類的味道及香氣持久。
【制備】[2]
一種抗壞血酸鈉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2-酮基-L-古龍酸加入甲醇中,再加入濃硫酸催化劑,加熱至60~68℃進行酯化反應3~5小時,生成2-酮基-L-古龍酸甲酯;(2)酯化反應結束后,加入碳酸鈉,在60~68℃條件下反應2~3小時,反應結束后,降溫至0~5℃,使抗壞血酸鈉充分析出,過濾分離后干燥即得抗壞血酸鈉成品。所述2-酮基-L-古龍酸與甲醇的物質的量比為1∶15~40。所述2-酮基-L-古龍酸與碳酸鈉的物質的量比為1∶0.57~0.6。所述2-酮基-L-古龍酸與濃硫酸重量比為1∶0.01~0.05。所述步驟(2)中干燥時的溫度為30~55℃。所述碳酸鈉在0.5~3小時內慢慢加入。所述甲醇進行回收后重新利用。反應方程式如下:
【參考資料】
[1] 實用精細化工辭典
[2] 王敬臣;崔鳳霞;曹林青;秦汝杰;秦天蒼;黃惠英;蘇筱渲;楊文宇;陳黎.一種抗壞血酸鈉的制備方法. CN200810049982.8,申請日2008-06-06
[3] 復方抗壞血酸 鈉說明書
[4] 王玉瓊. 維生素 C 鈉聯合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的臨床觀察[J]. 寧夏醫科大學學報, 2014 (12): 1385-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