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西美坦百科知識
【概述】[1][2]
乳腺癌是絕經期婦女常見的惡性腫瘤,現已居婦女惡性腫瘤的首位。近年來我國乳腺癌患者逐年增加,已成為一種嚴重危害婦女健康的惡性腫瘤。激素治療是受到廣泛認可的治療手段,尤其是用于治療雌激素受體呈陽性的腫瘤。芳香化酶抑制劑為激素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雌激素受體陽性腫瘤處于亞穩定期且惡化并不迅速時,他莫西芬作為抗雌激素類藥物為這一階段治療的首選藥物。但是據臨床試驗得出結論,在使用他莫西芬治療約5 年后,其將失去療效,甚至可能對機體產生毒害作用。而依西美坦作為目前惟一的芳香化酶滅活劑,與其它芳香化酶抑制劑有較大區別。
依西美坦(exemestane ,FCE 24304),化學名為6-亞甲基雄甾-1 ,4-二烯-3 ,17-二酮,商品名為Aromasin,是由意大利Pharmacia &Upjoin 公司研究開發的第三代芳香酶抑制劑。于1999 年4 月在英國首次被批準上市,并陸續在美國、德國、瑞士、加拿大和北歐國家上市,臨床上主要用于絕經后婦女晚期乳腺癌的治療,作用機制為與芳香化酶的底物結合位點不可逆的結合,使芳香化酶失活從而降低血漿中雌激素水平。依西美坦具有強而專一的芳香化酶抑制作用,作為絕經后婦女雌激素依賴型乳腺癌患者的二線和三線治療藥物,其在縮小腫瘤、延長存活率和病情穩定率的方面優于標準療法,不良反應少,顯示了良好的應用前景。
【藥理作用】[3]
乳腺癌細胞的生長可依賴于雌激素的存在,女性絕經期后循環中的雌激素(雌酮和雌二醇)主要由外周組織中的芳香酶將腎上腺和卵巢中的雄激素(雄烯二酮及睪酮)轉化而來。通過抑制芳香酶來阻止雌激素生成是一種有效的選擇性治療絕經后激素依賴性乳腺癌的方法。依西美坦為一種不可逆性甾體類芳香酶滅活劑,結構上與該酶的自然底物雄烯二酮相似,為芳香酶的偽底物,可通過不可逆地與該酶的活性位點結合而使其失活,從而明顯降低絕經婦女血液循環中的雌激素水平,但對腎上腺中皮質類固醇和醛固酮的生物合成無明顯影響。在高于抑制芳香酶作用濃度的600倍時,對類固醇生成途徑中的其他酶不產生明顯影響。
【藥代動力學[4]
本品口服吸收迅速,吸收受食物影響,口服生物利用度為 42%。絕經后婦女對藥物的吸收率比健康受試者高,患者口服本品后2~4小時達血藥峰濃度,達峰時間平均為1.2小時,比健康受試者(2.9小時)短。主要與 α1-酸性糖蛋白及蛋白結合,總蛋白結合率為90%。主要經肝臟代射,代謝物為無活性的17- 氫依西美坦,清除半衰期為24小時。主要經尿液或糞便排出,各占服藥量的42%。
【適應癥[3]
適用于雌孕激素受體陽性的絕經后晚期乳腺癌。
【規格】[3]
片劑:25mg。膠囊劑:25mg。
【用法用量】[3]
一次25mg,一日1次,飯后口服。輕度肝、腎功能不全者不需調整給藥劑量。
【不良反應】[3]
本品主要不良反應有惡心、口干、便秘、腹瀉、頭暈、失眠、皮疹、疲勞、發熱、浮腫、疼痛、嘔吐、腹痛、食欲增加、體重增加等。其次文獻報道還有高血壓、抑郁、焦慮、呼吸困難、咳嗽等。其他還有淋巴細胞計數下降、肝功能指標(如丙氨酸轉移酶等)異常等。
【藥物相互作用】[3]
1. 本品不可與雌激素類藥物合用,以免拮抗本品的藥效作用。
2. 依西美坦主要經CYP3A4代謝,但其與強效的CYP3A4抑制劑(酮康唑)合用時,本品的藥動學未發生改變,因此似乎CYP同工酶抑制劑對本品的藥動學無顯著影響,但不排除已知的CYP3A4誘導劑降低血漿中依西美坦濃度的可能性。
【注意事項】[3]
1. 絕經前的婦女一般不用依西美坦片劑。
2. 中重度肝功能、腎功能不全者慎用。超量服用依西美坦可使其非致命性不良反應增加。
3. FDA對本藥的妊娠安全性分級為D級。
4. 老年用藥無特別注意事項。
【禁忌】[3]
1. 對本藥過敏者禁用。
2.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禁用。
【參考資料】
[1] 趙菲, 姜軍. 依西美坦治療乳腺癌的臨床研究進展[J].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誌, 2006, 13(6): 741-744.
[2] 陳國廣, 陳璟, 萬紅貴, 等. 新型抗腫瘤藥物依西美坦[J]. 中國新藥雜志, 2003, 12(3): 182-185.
[3] 新編臨床藥物學
[4] 實用藥物手冊
[5] 黃海燕;宋祥珍;顧天明.一種依西美坦的合成工藝. CN02138489.4,申請日200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