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為您提供化工資料查詢,分享技術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

    L-色氨酸合成

    規格:99%
    包裝:25kg/桶
    最小購量:1
    CAS:73-22-3
    分子式:C11H12N2O2
    分子量:204.22

    生產方法:
    L-色氨酸的生產最早主要依靠化學合成法和蛋白質水解法。現在微生物法處于主導地位。此法大體上可以分為直接發酵法、微生物轉化法和酶法。近年來,還出現了將直接發酵法與化學合成法相結合、直接發酵法與轉化法相結合生產L-色氨酸的研究。

    1直接發酵法
    選育優良菌種是直接發酵法的關鍵。基因工程的發展進步為此法如虎添翼。這種方法研究的比較早,但是因為從葡萄糖到L-色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徑比較復雜,而且代謝流也比較弱,所以,目前為止還無法挽回國內L-色氨酸缺乏的局面。若想進一步提高L-色氨酸的積累量就必需設法增強合成這些前體物的代謝流。另一方面,L-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徑中的調控機制比較復雜,除了反饋調節這一粗調系統之外,還存在著細調系統———弱化子系統。隨著重組DE3 技術在微生物育種中的應用,為優良的L-色氨酸生產菌株的篩選和產酸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使微生物直接發酵法生產L-色氨酸成為一種廉價的工業化生產方法。

    2酶法
    酶法是利用微生物中L-色氨酸生物合成酶系的催化功能生產L-色氨酸的。這些酶包括色氨酸酶、色氨酸合成酶、絲氨酸消旋酶等。根據提供這些酶的微生物種類數,可以分為雙菌酶法和單菌酶法兩種類型。酶法能夠利用化工合成的前體物為原料,既充分發揮了有機合成技術的優勢,又具有產物濃度高、收率高、純度高、副產物少、精制操作容易的優點,是一種成本較低的生產L-色氨酸的工業化生產方法。

    3微生物轉化法
    使用糖類作為碳源,同時添加合成L-色氨酸所需的前體物如鄰氨基苯甲酸、吲哚等。利用微生物的L-色氨酸合成酶系來合成L-色氨酸,同直接發酵法一樣,為使L-色氨酸能夠高濃度積累,需要解除生物合成途徑中大部分酶所受到的反饋調節。另外,所添加的前體物大都是抑制微生物生長的,因此添加量不可過高,一般采取分批少量添加的方法,篩選前體物的抗性突變株是另外一種提高前體物添加量的方法。微生物轉化法的不足在于當轉化液中前體物濃度較高時,轉化率有所下降。

    午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