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為您提供化工資料查詢,分享技術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

    阿維菌素安全技術說明書

    規格:99%
    包裝:25kg/桶
    最小購量:1
    CAS:71751-41-2
    分子式:C49H74O14
    分子量:887.11

    阿維菌素系列藥劑的特性

    1、殺蟲譜廣
    目前報道阿維菌素殺蟲譜有84種,我國多用來防治蟲體小、世代多、易出現抗藥性的害蟲如梨木虱、棉蚜等,潛葉性的害蟲如美洲斑潛蠅等,害螨如二斑葉螨、茶橙葉螨、山楂葉螨和寄主廣、食性雜的害蟲如小菜蛾等。

    2、獨特的殺蟲機制
      阿維菌素是一種神經毒劑,其機理是作用于昆蟲神經元突觸或神經肌肉突觸的GABAA受體,干擾昆蟲體內神經末梢的信息傳遞,即激發神經未梢放出神經傳遞抑制劑γ-氨基丁酸(GA-BA),促使GABA門控的氯離子通道延長開放,對氯離子通道具有激活作用,大量氯離子涌入造成神經膜電位超級化,致使神經膜處于抑制狀態,從而阻斷神經未梢與肌肉的聯系,使昆蟲麻痹、拒食、死亡。因其作用機制獨特,所以與常用的藥劑無交互抗性。據報道,除GABA受體控制的氯化物通道外,阿維菌素還能影響其他配位體控制的氯化物通道,如Ivermectin可以誘導無GABA能神經支配的蝗蟲肌纖維的膜傳導的不可逆增加。
      
      良好的層移活性 層移活性指的是阿維菌素在噴施后能滲入作物葉片組織中,表皮薄壁細胞內形成藥囊,長期貯存,所以阿維菌素有較好的持效期。因為其良好的層移活性,使得阿維菌素對害螨、潛葉蠅、潛葉蛾以及其他鉆蛀性害蟲或刺吸式害蟲等常規藥劑難以防治的害蟲有高效。阿維菌素在土壤和水中易降解,并在土壤中被土壤吸附,不會淋溶,無殘留,不會污染環境;在生物體內也無積累和持久性殘留,所以阿維菌素應屬于無公害農藥。阿維菌素還可以通過土壤微生物分解成具有更高活性的衍生物,如對于植物線蟲產生的殺蟲作用。 

      生物體對阿維菌素抗藥性現狀及治理對策 國外研究有關生物體對阿維菌素的抗性及抗性機制有不少報道。1980年Scott和Geoghiou首先發現了抗菊酯類室內汰選家蠅品系(LPR)對abamectin有7.6倍的交互抗性,后研究表明此現象是由于多功能氧化酶(MFO)的代謝增強以及表皮穿透性降低引起,且以表皮穿透性降低為主要抗性機制,是高度隱性遺傳。1991年Gampos和Dybas發現二斑葉螨對 abamectin有抗性,其抗性也與表皮穿透和氧化代謝有關,且二斑葉螨對Avermectins的抗性發展與用藥時間長短、其抗性遺傳是常染色體不完全隱性遺傳。李騰武等對小菜蛾進行抗性選育研究發現,小菜蛾對abamectin的抗性遺傳也是常染色體不完全隱性遺傳。argentine和Clark發現了馬鈴薯甲蟲對Abamectin的抗性,其機制也與多功能氧化酶以及羧酸酯酶有關,其抗性遺傳與小菜蛾和二斑葉螨有相似之處,即也為常染色體不完全隱性遺傳。此外還發現三葉草斑潛蠅、小菜蛾、德國蜚蠊種群為abamectin都有一定的抗性。 

    毒性 CF小鼠急性經口LD50為13.6~23.8mg/kg,CRCD小鼠為10.6~11.3mg/kg,CRCD新生大鼠1.52mg/kg。產生影響的最小作用劑量為:CR、CD新生大鼠每天0.12mg/kg,CRCD大鼠每天2.0mg/kg,Beagle狗每天0.5mg/kg,猴每天2.0mg/kg。兔急性經皮LD50>2000mg/kg。大鼠連續給藥8周、小鼠連續給藥94周,無作用劑量為每天4mg/kg,大鼠2年喂養無作用劑量為2mg/kg。致畸毒性表明,母體毒性無影響劑量大鼠為0.05mg/kg,小鼠為1.6mg/kg。Ames試驗表明,無遺傳毒性,無致癌作用。鱒魚LC50為3.2μg/L, 鯉魚LC50為4.2μg/L,水蚤LC50為0.34μg/L,白喉鶉LD50為2000mg/kg,野鴨急性經口LD50為86.4mg/kg。蜜蜂經口LD50為0.009μg/只,接觸LD50為0.002μg/只。

    午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