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蠅胺百科知識
滅蠅胺是一種三嗪類昆蟲生長調節劑,屬幾丁質合成抑制劑,具強內吸傳導作用,對雙翅目害蟲有特殊活性,誘使雙翅目幼蟲和蛹在形態上發生畸變,成蟲羽化不全或受抑制,專用于防治各種蠅類。
據資料介紹,滅蠅胺不僅可有效防除蔬菜斑潛蠅、美洲斑潛蠅,還可防除觀賞植物等潛葉蠅。用 150mg/L對菊花進行葉面噴灑,可防治潛蠅 (Liriomyza trifolii),持效期在7天以上。溫室作物 (黃瓜、番茄)用藥量為75g/hm2,對潛蠅有良好防效。用650g/hm2顆粒劑單獨處理土壤,防治潛蠅效果達80天以上。
【中文名稱】 滅蠅胺、環丙氨嗪
【英文名稱】 cyromazine。
【其他名稱】 Armor、Betrazin、Larvadex。
【商品名稱】 潛克、美克、果蠅滅、鉆皮凈、斑蠅敵、潛蠅靈、滅蠅寶、速殺蠅、潛力、蛆蠅克、樂滅斑潛蠅、深能、Trigard;Larvadex; Armor;Betrazin;Neporex; Vetrazine(獸用)
【CAS登記號】 66215-27-8
【分子式】 C6H10N6
【分子量】 166.2
【理化性質】純品為無色結晶。熔點224.9℃。25℃ 蒸氣壓4.48×10-4mPa,密度1.35g/cm3。溶解度在水中13g/L(pH7.1,25℃)。20℃在乙醇中22g/ kg,丙酮中1.7g/kg,甲苯中0.015g/kg,己烷中 0.002g/kg,異丙醇2.5g/kg,正辛醇1.2g/kg,二氯甲烷0.25g/kg。310℃以下穩定,≤70℃、28天未觀察水解。
【毒性】 滅蠅胺對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毒性LD503387mg/kg(原藥);經皮LD50>3100mg/kg(原藥)。大鼠急性吸入 LC50>2,720mg/m3(4小時);對兔皮膚弱刺激,對眼無刺激。對虹鱒魚、鯉魚LC50>100mg/L;藍鰓魚和鯰LC50>90mg/L。對短尾白鵪鶉LD50為1785mg/ kg(有效成分);野鴨LD50>2510mg/kg(有效成分)。兩年飼喂試驗無作用劑量:大鼠為300mg/kg飼料。小鼠1g/kg飼料。對人的ADI為0.02mg/kg體重。日本鵪鶉LD502338mg/kg,北京鴨LD50>1g/kg。對成人蜜蜂無毒。水蚤LD50(48小時)>9.1mg/L。按照我國農藥毒性分級標準,滅蠅胺屬低毒農藥。原藥雄性大鼠急性經口LD50>4640mg/kg,雌性大鼠急性經口LD503160(1860~5380)mg/kg。原藥大鼠急性經皮LD50>2000mg/kg。對兔眼睛有輕度刺激作用,對兔皮膚無刺激作用,對豚鼠無致敏作用。實驗條件下未見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對蜜蜂、鳥類低毒。對魚低毒,95%滅蠅胺原藥對鯉魚的LC50(96小時)為95.48mg/L。
50%滅蠅胺可濕性粉劑為低毒農藥。雄性大鼠急性經口LD50為2170(1670~4410)mg/kg,雌性大鼠急性經口LD50為1470mg/kg。大鼠急性經皮LD50 >2150mg/kg。對兔眼睛有中度刺激,對兔皮膚無刺激作用。
【作用特點】 滅蠅胺屬幾丁質合成抑制劑,具內吸傳導作用,也是一種昆蟲生長調節劑。其對雙翅目害蟲有特殊活性,專用于防治各種蠅類。
【作用方式和機理】 本品屬1,3,5-三嗪類昆蟲生長調節劑,對雙翅目幼蟲有特殊活性,有強內吸傳導作用。誘使雙翅目幼蟲和蛹在形態上發生畸變,成蟲羽化不全或受抑制。
【防治對象和使用方法】防治斑潛蠅不要等見到潛葉蟲道時再重視防治,此時已失去防治適期,主要是觀察葉片上是否出現針尖狀小白點和田間是否有 2mm大小左右的小蠅在飛就應開始防治。防治斑潛蠅幼蟲適期為斑潛蠅產卵盛期至幼蟲孵化初期,1~ 2齡期,防治成蟲以上午8時施藥為宜。(1)黃瓜美洲斑潛蠅。每畝用10%滅蠅胺懸浮劑80~100ml(折合滅蠅胺有效成分120~150g/hm2);或用30%滅蠅胺可濕性粉劑26.7~33.3g(折合滅蠅胺有效成分 120~150g/hm2);或用50%滅蠅胺可濕性粉劑25~ 30g(折合滅蠅胺有效成分187.5~225g/hm2);或用 75%滅蠅胺可濕性粉劑10~15g(折合滅蠅胺有效成分112.5~168.75g/hm2),對水均勻噴霧。(2)防治黃瓜斑潛蠅。每畝用70%滅蠅胺可濕性粉劑14~ 21g(折合滅蠅胺有效成分147~220.5g/hm2),對水均勻噴霧。(3)防治菜豆斑潛蠅。每畝用20%滅蠅胺可溶性粉劑40~60g(折合滅蠅胺有效成分120~ 180g/hm2);或用50%滅蠅胺可溶性粉劑15~20g (折合滅蠅胺有效成分112.5~150g/hm2),對水均勻噴霧。
據資料介紹,滅蠅胺不僅可有效防除蔬菜斑潛蠅、美洲斑潛蠅,還可防除觀賞植物等潛葉蠅。用 150mg/L對菊花進行葉面噴灑,可防治潛蠅 (Liriomyza trifolii),持效期在7天以上。溫室作物 (黃瓜、番茄)用藥量為75g/hm2,對潛蠅有良好防效。用650g/hm2顆粒劑單獨處理土壤,防治潛蠅效果達80天以上。
滅蠅胺適用于多種瓜果蔬菜,主要對“蠅類”害蟲具有良好的殺蟲作用。目前瓜果蔬菜生產中主要用于防治:各種瓜果類、茄果類、豆類及多種葉菜類蔬菜的美州斑潛蠅、南美斑潛蠅、豆桿黑潛蠅、蔥斑潛葉蠅、三葉斑潛蠅等多種潛葉蠅,韭菜及蔥、蒜的根蛆(韭菜赤眼草蚊)等。
【劑型】 劑型 75%可濕性粉劑A-6808,15%可濕性粉劑 A-7161,10%水溶劑A-6963。可溶性粉劑(500g/ kg),可溶性顆粒劑(20g/kg),膠懸劑(100g/kg),可濕性粉劑(750g/kg)。30%、50%、70%、75%可濕性粉劑,20%、50%滅蠅胺可溶性粉劑,10%懸浮劑。
【使用方法】 植物斑潛蠅類害蟲抗藥性較強,幼蟲潛蛀在葉表之下,一般藥劑難于奏效,常可暴發成災。滅蠅胺可致雙翅目幼蟲和蛹畸變,成蟲羽化不全,因而對美洲斑潛蠅防效良好,可用75%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噴霧,或1 000倍液灌根,對瓜類、番茄、豆科蔬菜上的斑潛蠅幼蟲起到控制作用。本藥劑對成蟲無直接殺滅效果。防治黃瓜斑潛蠅,用10%懸浮劑每畝150g對水60kg噴霧。
由于其在動物體內較穩定,且又毒性低,可用于防治禽畜體內害蟲及衛生害蟲。
【制備方法】 環丙胺和氰脲酰氯在氯苯中,于NaOH存在下,—10℃攪拌反應1.5小時后在室溫下放置16小時。然后將反應產物加入二氧六環和乙醚中,于室溫下滴加25%氨水,50℃ 加熱攪拌反應16小時。接著在高壓釜中以二氧六環為溶劑,與氨在140℃下反應24小時制得本品。
環丙胺和氰脲酰氯反應制備滅蠅胺的化學反應路線圖
圖2為環丙胺和氰脲酰氯反應制備滅蠅胺的化學反應路線圖。
【安全使用注意事項】
(1)由于滅蠅胺特殊的作用機制,為充分發揮防效,使用時應較其他常規藥劑提前,在害蟲爆發時應配合其他藥劑使用。
(2)為了防止抗藥性產生,請勿連續3次使用或超量使用。
(3)滅蠅胺暫無特效解毒劑,一旦發生中毒,應立即送醫院對癥治療。
(4)密封貯存陰涼干燥處,勿于食品、飲料混放。
【與其他藥劑的混用】 滅蠅胺不可與堿性藥劑混用。
【分析方法】 產品分析用HPLC,殘留物用GLC或 HPLC測定。
【開發單位】 由R.D.Hall et al.和R.E.Williams et al. 報道,Ciba—Geign A.G.開發。獲有專利GB 1587573 (1981),BE 857896(1978),US 4225598(1980),DE 2736876(1978),DE 2905667,2905641 (1979),NL 79— 05723(1981)。
【參考資料】
王振榮,李布青 主編.農藥商品大全.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6.第329頁.
朱永和,王振榮,李布青 主編.農藥大典.北京:中國三陜出版社農業科教出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