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為您提供化工資料查詢,分享技術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

    阿斯巴甜合成

    非售品
    CAS:22839-47-0
    分子式:C14H18N2O5
    分子量:294.31

    阿斯巴甜生產工藝

    1. 化學合成法

      1)內酐法:一種是用芐氧羰基為保護基,先上保護基后脫水形成的內酐的方法;另一種是在甲酸、醋酸酐混合溶液中一步形成甲酰基天門冬氨酸酐的方法。后者在工業化生產中最為常見。內酐法是最早期的方法,反應中不可避免會產生β- 異構體,收率低。但近十年來,在反應體系、β- 異構體回收工藝方面有了較大的改進,加上輔助原料價廉易購,因此仍具有工業生產價值。內酐法可分為先酯化和后酯化兩種方法。內酐法的縮合反應通常在EtOAc/HAc 有機溶劑中進行,內酐中兩個羰基的存在,會產生α、β 兩種異構體,其中β- 異構體有苦味。兩種異構體的鹽酸鹽在水中溶解度相差90 倍以上,利用這個性質很容易將β- 異構體除去,再用弱堿調pH 至4.5-5.5,就得到α-APM。

      2) 內酯法:天門冬氨酸以內酯的形式參與縮合反應的方法稱為內酯法,這種縮合反應只生成α- 異構體一種產物,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常見的內酯主要有:由L-Asp與Ac2O、HCOOH、Br3CCHO、HAc一鍋法合成的2- 三溴甲基-3-甲酰基-5- 氧-4- 噁唑乙酸;由N-Z-Asp、(-CHO-)n 合成的3-芐氧羰基-5 氧-4 噁唑乙酸;由N-Z-Asp、甲基乙基磺原酸酯、PBr3 合成的L-天冬氨酸硫代羰基酸酐(L-Asp-NTA),其中以L-Asp-NTA最具有代表性。合成時,首先將N-Z-Asp、甲基乙基磺原酸酯在45-50 ℃下于NaOH-CH3OH,介質中反應生成硫羰氧基甲酸乙酯,后者于25 ℃下與PBr3 反應得到穩定的衍生物L-Asp-NTA 晶體,得率高達90%,將L-Asp-NTA 與L-Phe·OMe·HCl 在25 ℃特定pH 值條件下縮合成高含量的α-APM,得率為63%

    2. 酶合成法

      酶合成法是使用合適的蛋白酶,將L-Asp(氨基已保護或未保護)與L-Phe·OMe 縮合在一起。除此之外的反應操作與化學合成法一樣。1979 年Isowa Y. 等用嗜熱菌蛋白酶(Thermolysinthermoase)成功地將L- 苯丙氨酸甲酯和N- 被護L- 天門冬氨酸合成α-阿斯巴甜前體,從此之后人們陸續開發出多種具有該功能的酶。木瓜蛋白酶在乙酸乙酯和水組成的兩相溶劑中催化N-芐氧羰基-L-天門冬氨酸-α-甲酯。內酞酶(Endepeptidase)可催化N- 苯甲酰基-L-天門冬氨酸-α- 甲酯與N- 苯丙氨酸甲酯反應,生成苯甲酰基-L-天門冬酰-L-苯丙氨酸甲酯。嗜熱脂肪芽胞桿菌(Bacillussteaarothermophilus)的中性蛋白酶在pH為6.4水溶液中將芐氧羰基-L-天門冬氨酸同苯丙氨酸甲酯鹽酸鹽反應生成N-芐氧羰基-L-天門冬酰-L-苯丙氨酸甲酯。

    3.基因工程法

      通過重組技術,前體化合物天門冬酰可以合成具有(L-天冬氨酸-L-苯丙氨酰)n 密碼的多聚體雙鏈DNA,在Hind Ⅲ限制性內切酶的切口處連接到pWT121 質粒上或用Eco RI 酶連接至pBGp120 質粒上,再轉入大腸桿菌K12 中,從寄主中獲得含有這一重復序列的大分子肽,提取后用胰凝蛋白酶或枯草桿菌蛋白酶切開得到Asp- Phe,再甲酯化合成α-APM。該方法目前還處于實驗階段。

    午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