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為您提供化工資料查詢,分享技術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

    堿式碳酸銅百科知識

    非售品
    CAS:12069-69-1
    分子式:CO3.Cu.CuH2O2
    分子量:

     堿式碳酸銅 
     英文: basic copper carbonate 
     CAS號: 12069-69-1 
     分子式: CO3.Cu.CuH2O2 
     相關信息:  
     俗稱銅綠(copper green)。單斜晶系。翠綠色粉末。密度3.9~4.03g/cm3,熔點200℃(分解為氧化銅)。硬度3.5~4。不溶于水。溶于酸和氨水。天然產的堿式碳酸銅稱孔雀石,孔雀石研細的粉稱山綠。由含銅礦物與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作用,風化而成。也可由碳酸鈉與硫酸銅作用制得。銅器在潮濕空氣中表面生成的綠銹即為銅綠。用作顏料、煙火、殺蟲劑、解毒劑、電鍍、煉銅及裝飾材料。防治小麥腥黑穗病。制劑有20%、50%可濕性粉劑。

    性質及穩定性
    性狀:孔雀綠色細小無定型粉末。不溶于水和醇。溶于酸、氨水及氰化鉀溶液。
    常溫常壓下穩定。 

    避免的物料酸。不溶于冷水和醇,在熱水中分解,溶于酸而成相應銅鹽。溶于氰化物、氨水、銨鹽和堿金屬碳酸鹽水溶液中,形成銅的絡合物。在堿金屬碳酸鹽溶液中煮沸時,形成褐色氧化銅。對硫化氫不穩定。加熱至200℃分解黑色氧化銅、水(遇冷后凝結形成的小水珠)和二氧化碳。在硫化氫氣體中不穩定。在水中的溶解度為0.0008%。碳酸銅具有揚塵性,應避免與皮膚、眼睛等接觸及吸入。 

    不溶于水,溶于氨水中生成銅氨配離子。加熱到220℃時分解。組成為2∶1的堿式碳酸銅為天藍色的粉狀結晶。如在空氣中長時間放置,則吸濕并放出部分二氧化碳,慢慢變成1∶1型堿式碳酸銅,不溶于水,但溶于氨水而形成銅氨配離子。

    用途

    堿式碳酸銅用于催化劑、煙火、農藥、顏料、飼料、殺菌劑、電鍍、防腐等行業及制造銅化合物

    用作分析試劑及殺蟲劑

    堿式碳酸銅用于有機催化劑,煙火制造和顏料中。在農業上用作植物黑穗病的防止劑、殺蟲劑和磷毒的解毒劑,還用作種子的殺菌劑;與瀝青混合可防止牲畜及野鼠啃樹苗;用于飼料中作銅的添加劑,在原油貯存時作脫堿劑及生產銅化合物的原料。也可用于電鍍、防腐及分析試劑。

    用于油漆顏色,煙火,殺蟲劑,種子處理殺菌劑,制備其他銅 鹽,固體熒光粉激活劑。

    制備

    用碳酸鈉與硫酸銅作用制備

    反應方程式: 2Na2CO3 + 2CuSO4 + H2O → Cu2(OH)2CO3↓ + CO2↑ + 2Na2SO4

    具體方法:

    按體積比V(CuSO4):V(Na2CO3)=1:1.2取0.5mol/L的碳酸鈉溶液和0.5mol/L的硫酸銅溶液,同時置于70℃的水浴中直到恒溫。然后將兩者混合,置于70℃的水浴環境下攪拌。可以觀察到有淺藍色沉淀產生。調節pH值為8.50~8.88,不斷攪拌懸濁液直到沉淀變為綠色。此時停止攪拌,靜置,待沉淀沉降之后進行過濾,并用去離子水洗滌沉淀,直到不含硫酸根離子(硫酸鈉)為止。然后將沉淀至于烘箱中以100℃烘干,即可得到綠色的堿式碳酸銅。

    用碳酸氫鈉與硫酸銅作用制備

    反應方程式: 2CuSO4 + 4NaHCO3 → Cu2(OH)2CO3↓ + 3CO2↑ + H2O + 2Na2SO4

    分解

    Cu2(OH)2CO3→2CuO+CO2個+H2O

    除銹

    堿式碳酸銅放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銅、水和二氧化碳。反應式:

    Cu2(OH)2CO3 + 2H2SO4 → 2CuSO4 + CO2↑ + 3H2O

    堿式碳酸銅加熱會分解為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反應式:Cu2(OH)2CO3→2CuO+CO2個+H2O

    午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