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 95737-68-1
分子式:C20H29NO3
分子量: 331.5
中文名稱: 吡丙醚
蚊蠅醚
滅幼寶
4-苯氧基苯基-(RS)-2-(2-吡啶基氧)丙基醚
英文名稱: 2-(1-methyl-2-(4-phenoxyphenoxy)ethoxy)-pyridine
2-(1-methyl-2-(4-phenoxyphenoxy)ethoxy)pyridine
4-phenoxyphenyl (rs)-2-(2-pyridyloxy)propyl ether
pyriproxyfen
性質描述: 淺黃色至類白色粉末。熔點45~47℃,蒸氣壓0.29mPa(20℃),相對密度(d20 4)1.23。溶解度(20~25℃)正己烷400mg/kg,甲醇200mg/kg,二甲苯500mg/kg。
質量標準
含量 ≥98%
水分 ≤0.5%
熔點 45.0~47.0℃
密度 1.32(20℃)
作用方式: 屬苯醚類殺蟲劑,是一種可防治蜚蠊的昆蟲生長調節劑。
作用機理: 蚊蠅醚是一種保幼激素類型的幾丁質合成抑制劑,具有強烈的殺卵作用。蚊蠅醚還具有內吸性轉移活性,可以影響隱藏在葉片背面的幼蟲。對昆蟲的抑制作用表現在影響昆蟲的蛻變和繁殖。對斜紋夜蛾[WTBX](Spodoptera litara) 的毒理試驗表現,蚊蠅醚在血淋巴中高濃度的存留,加速昆蟲前胸腺向性激素的分泌;另一方面,由于蚊蠅醚能使昆蟲缺少產卵所需的刺激因素,抑制胚胎發育及卵的孵化,或生成沒有生活力的卵,從而有效地控制并達到害蟲防治的目的。
防治對象: 對同翅目、纓翅目、雙翅目、鱗翅目害蟲具有高效、用藥量少、持效期長、對作物安全、對魚低毒、對生態環境影響小等特點。主要用來防治公共衛生害蟲,如蜚蠊、蚊、蠅、毛蠓、蚤等。
使用方法: 蚊蠅醚主要用來防治蚊、蠅、蜚蠊、蚤等公共衛生害蟲。0.5%顆粒劑,可直接投入污水塘或均勻撒布于蚊蠅滋生地表面,用藥量:100mg/m3(蚊、幼蟲);100~200mg(有效成分)/m3(家蠅、幼蟲)。對于蚊、蠅類衛生害蟲而言,后期的4齡幼蟲是一個較為敏感的階段,低劑量的本品即導致化蛹階段死亡,抑制成蟲的形成。例如,0.3mg/kg本品施用于家蠅,可100%抑制蛹的羽化。其殺蟲活性比烯蟲酯和除蟲脲要高,持效期也較長,可達1個月以上。也是防治甘薯粉虱(Bemisia tabaci)及介殼蟲的高效殺蟲劑。將甘薯粉虱雌成蟲置于用5mg/kg本品處理的棉花葉片上,48小時后導致產生無生活力的卵。將這些雌成蟲轉移至未處理的葉片上,藥劑仍可繼續保持6天。用0.05~5.00mg/kg的本品處理2齡幼蟲,則完全阻止羽化為成蟲。在種群形成以前進行防治時,這些幼蟲分泌的蜜露是在同一水平上,以后即可觀察到蜜露分泌急劇減少。
制劑: 0.5%蚊蠅醚顆粒劑,5%蚊蠅醚可濕性劑。毒性:按我國農藥毒性分級標準,吡丙醚屬低毒殺蟲劑。原藥大鼠急性經口LD50>5000毫克/公斤,大鼠急性經皮LD50>2000毫克/公斤,大鼠爭性吸入LC50>13000毫克/米3(4小時)。對眼有輕微刺激作用,無致敏作用。在試驗劑量下未見致突變、致畸反應。大鼠6個月喂養試驗無作用劑量400毫克/公斤;大鼠28天吸入試驗無作用劑量。
參考文獻:
1 選擇性殺蟲劑蚊蠅醚 李潔 農藥 1994 (6),30-31
2 蚊蠅醚的高效液相色譜分析 凌岡;黃曉佳;王俊德;陸世維 農藥 2003 (8),21;參3
3 蚊蠅醚的合成方法改進 高永紅;陶建偉;陸慶寧 化學世界 2006 (6),36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