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狀
本品是白色粉末,無臭、無味①。
2.鑒定試驗
取本品0.2g,加100mL水,充分混合使其溶解,用作檢液,進行如下試驗②。
(1)取檢液10mL,加氯化鈣試液1mL攪拌混合,立即產生白色的沉淀。
(2)取檢液10mL,加硫酸鎂試液1mL攪拌混合,立即產生白色的沉淀。
(3)取檢液10mL,加氯化鈷溶液(1→25)1mL,再加三滴氯化銨試液攪拌混合,立即產生談紅色的沉淀,取此沉淀干燥呈現紫色。
(4)本品灰化得的殘渣,呈鈉鹽的常規鑒定試驗反應。
3.純度試驗
(1)透明度 按“羧甲基纖維素酸鈉”的純度試驗(1)進行。
(2)游離堿 本品0.2g加水60mL,充分混合使之溶解,再加氯化鈣試液3mL,水浴上約加熱20min,冷卻后過濾,水洗濾紙上的殘渣,洗液合在濾液中,再加水定容成100mL,作為檢液。取檢液50mL,加酚酞試液2滴時不呈紅色③。
(3)硫酸鹽 取(2)的檢液20mL,加稀鹽酸1mL,進行硫酸鹽的常規試驗,其量在0.005mol/L硫酸0.4mL對應量以下④。
(4)砷 按“羧甲基纖維素鈉”的純度試驗(6)進行。
(5)重金屬 用強熱殘留物試驗中得到的殘渣加鹽酸1mL及硝酸0.2mL,在水浴上蒸干,加稀鹽酸1mL及水15mL,加熱使之溶解,冷后加一滴酚酞試液,滴加氨水到溶液稍稍呈現紅色為止,后加稀醋酸2mL,必要時過濾,再加水定容至40mL,加二滴硫化鈉試液,放置5min,溶液顏色,不應比在2mL,鉛標準溶液中加稀醋酸2mL及水定容至50mL,加二滴硫化鈉試液放置5min的溶液顏色為深。
(6)殘存單體 精確稱量本品約1g在300mL碘量瓶中加100mL水,不斷攪拌混合,約放置24h使之溶解,其中加入10mL溴酸鉀、溴化鉀試液,充分攪拌混合,再敏捷加鹽酸約10mL,立刻關好活栓,充分攪拌混合后,在碘量瓶上部加入20mL碘化鉀試液,在暗處放置20min,然后把活塞擰開使碘化鉀試液流入,立刻關上活塞,充分混合振蕩后,用0.05mol/L硫代硫酸鈉溶液滴定(指示劑:淀粉試液),另外用同樣的方法進行空白試驗,根據下式求出殘存單體量,其量在1%以下⑤。

式中 a——空白試驗的0.05mol/L硫代硫酸鈉溶液的消耗量(mL);
b——本試驗的0.05mol/L硫代硫酸鈉溶液的消耗量(mL)。
(7)低聚合物 取本品2g,加200mL水,不斷攪拌混合,約放置24h使之溶解,不斷振蕩同時滴加10mol/L鹽酸50mL,攪拌混合同時在約40℃水浴中加溫30min后,放置24h,把產生的沉淀過濾,濾液中加酚酞試液1滴,加氫氧化鈉溶液(2→5),濾液呈現微紅色為止,滴加稀鹽酸(1→30)到紅色消失為止,然后加200mL水,攪拌混合,同時滴加25mL氯化鈣試液,攪拌混合,同時在約40℃的水浴中加熱30min,把生成的沉淀用重量已知的玻璃過濾器(IG4過濾,把殘渣每次用10mL水洗,共洗3次,在105℃干燥3h,根據下式求出低聚合物的含量,其量在5%以下⑥。

(8)淀粉 按“羧甲基纖維素鈉”的純度試驗(8)進行。
4.干燥失重
本品在105℃干燥4h,失重在10%以下。
5.強熱殘留物
本品在105℃干燥4h后,取1g進行強熱殘留物的試驗;其量在76%以下。
注 解
①本品是吸濕性極強的白色粉末,無味、無臭,是親水性的高分子,用(CH2CH·COONa)n表示,在水中慢慢溶解,變成極粘稠的透明溶液,0.5%溶液的粘度約是1Pa·s。
本品的粘性,不像CMC和海藻酸鈉那樣吸水膨脹,是由于分子內多數陰離子基的離子現象使分子伸長,為此表面粘度增大,變成高粘性溶液,不溶于有機溶劑。
強熱到300℃不分解,不因腐敗發熱等而變質,所以是便于貯蕆的增稠劑。是電解質,易受酸及金屬離子影響,使粘度降低和金屬鹽沉淀,本品對金屬鹽的影響和其它漿料的比較如下表所示:
金屬鹽 |
PA-Na |
CMC |
CMS |
MC |
Alg-Na |
-
Al2(SO4)3
Pb(CH3CO2)
FeCl3
Ba(NO3)2
CaCl2
MgCl2
MgSO4
CuSO4
ZnSO4 |
+
+
+
+
+
+
+
+
+ |
+
+
+
Cel
-
-
-
+
+ |
+
+
+
Ce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生成沉淀
-:不生沉淀
PA-Na:聚丙烯酸鈉
CMC:羧甲基纖維素鈉
MC:甲基纖維素
Mg-Na:海藻酸鈉
②(1)及(2)是利用鈣鹽及鎂鹽的沉淀反應,(3)是利用鈷的有色離子的沉淀反應。本品的鑒定反應歷來按下述操作方法進行,將本品加熱分解制成單體,其中加入苯肼蒸餾制成腙后,用甲酸和近氧化氫處理,生成藍色反應及利用苯基鋰反應。苯基鋰反應是把本品用苯基鋰分解,使β、β-二苯甲醇沉淀,將它干燥溶于乙酰氯中,蒸餾生成聚乙烯β、β-二苯乙烯,把它溶在水合呋喃中呈現深紅~褐色。在β、β-二苯甲醇中加硫酸呈現葡萄酒樣的紅色,用水稀釋產生藍色沉淀。本試驗的缺點是苯基鋰試劑的調制非常麻煩,以及醋酸乙烯樹脂和海藻酸鈉等呈色也很相似。
③因在制造過程中用氫氧化堿所以以殘存游離的堿進行試驗,雖聚合反應調正到中性附近進行,但與聚合進行的同時溶液pH值可上升,生成物呈堿性,因為從特征上來看是屬于高分子電解質,測定pH值也無意義,對此pH值的溶液,進行電導度滴定結果,沒發現存在游離堿,實際制品的pH值多是7~8,即使在9.5附近,用酚酞試液也并不顯色。
④用過硫酸銨做聚合催化劑從它生成的硫酸鹽要進行試驗,硫酸限量是0.49%。
(NH4)2S2O8→(NH4)2SO4+H2SO4
⑤本品的聚合反應是不完全均一的反應,所以殘存微量單體,方法是如醋酸乙烯樹脂那樣,在本品的水溶液中加適量的溴,殘存的溴用碘法定量,限量是1%以下。溴易揮發,為此用帶塞的瓶子,測定值有變動,所以規定用碘量瓶。
⑥本品的聚合度在通常的市售品中是2萬~數萬,不能進行完全均一反應,混有用平均聚合度所表示的低聚合度,對于本品這樣高分子物質,還沒有確立關于決定低聚合物界限值的學說。可認為是500以下或者是1000以下,從衛生觀點出發并不希望有這些低聚合物,所以在規格中特別加以規定。考慮本品穩定度,低聚合物取1000以下限量在5%以下。
為測定聚合度分布,由于溶劑種類一般采用分別沉淀,可是操作麻煩,而不能得到固定的測定值,本法是取本品2g的水溶液,加濃鹽酸50mL,分離出沉淀的高聚物,再中和溶存的低聚合物,后用鈣鹽使其沉淀,干燥稱量,本品的平均聚合度和濃鹽酸添加量間有相對關系,伴隨濃鹽酸添加量的增加較高聚合物制品溶解,所以操作要按規定方法正確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