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為您提供化工資料查詢,分享技術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

    2-萘酚論文

    規格:99%
    包裝:25kg/桶
    最小購量:1kg
    CAS:90-15-3
    分子式:C10H8O
    分子量:144.17

    1-萘酚的綠色合成

      萘酚作為一種重要的中間體,在化工生產中的用途十分廣泛。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環保和產品結構調整,世界上萘酚的生產發生了重大轉移。發達國家相繼停止生產萘酚,我國成為世界上萘酚的主要生產與出口國。
        目前合成萘酚的主要方法有:磺化堿熔法、α-萘胺水解法、四氫萘法、電化法、異丙萘法、過氧化氫法等,存在著生產工藝復雜、流程長、難以工業化、設備腐蝕嚴重、三廢多、環境污染大等缺陷。現在急需一種清潔的生產方法來代替當前應用最廣的磺化堿熔法。20世紀60年代以來,科學工作者在苯直接羥基化合成苯酚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采用的羥基化劑主要包括:硝酸、N2O和H2O2等。硝酸和N2O都會造成環境污染,H2O2是無污染的綠色氧化劑,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關鍵在催化劑的選擇,如芬頓試劑,負載型鐵基復合金屬氧化物,TS系列分子篩,于劍鋒等開發的易制備、價格低廉的鐵酸鎘、鐵酸鋅、鐵酸鎂等,發現它們在苯酚羥基化反應中也顯示出很好的催化性能。
        筆者選用具有尖晶石結構的鐵酸鎂為催化劑,用雙氧水對萘直接羥基化制萘酚的反應進行了研究。該法工藝簡單,原料易得,而且沒有三廢。
        1  實驗
        1.1  藥品與儀器
        硝酸鐵、硝酸鎂、三氯化鐵:北京雙環化學試劑廠;氨水:成都市聯合化工試劑研究所;硫酸、30%過氧化氫、氫氧化鈉、二氧化錳:廣東汕頭市西隴化工廠;萘、丙酮、無水乙醇:長沙市分路口化學試劑廠;所有試劑均為AR。
        DF-101B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鞏義市英峪予華儀器廠)、玻璃磨口儀器一套(天津玻化)、AVA-TAR-370紅外光譜儀(US-Nicolet)、D/max1400型X射線衍射儀(日本島津制作所)。
        1.2  實驗步驟
        1.2.1  催化劑的制備
        采用共沉淀法制備該催化劑。取86 g Fe(NO3),·9H2O,31 g Mg(NO3)2·6h2O溶于水中后,攪拌均勻。滴入250mL氨水,攪拌,老化。再經過濾,反復洗滌除去大部分NH4+。然后在120℃干燥,磨細,再放到馬弗爐中于600℃焙燒制得鐵酸鎂催化劑。
        1.2.2  催化劑的表征
        樣品的XRD測試在D/max1400型X射線衍射儀上進行,CuKα為射線源,記錄范圍20-70°。紅外光譜采用AVATAR-370型紅外光譜儀測試,掃描范圍400,1300 cm-1,KBr壓片。
        1.2.3  萘的羥基化反應
        將萘6.4 g、30mL丙酮加入到三口燒瓶中,用恒溫磁力攪拌機攪拌溶解。裝上直形冷凝管和溫度計,加入0.4g催化劑,升溫并恒定在65℃,然后用滴液漏斗慢慢滴加15 mL 30 % H2O2,反應8 h,停止加熱和攪拌,靜置冷卻,有固體析出。補加少量丙酮溶解,抽濾,除去催化劑,干燥后取濾液。用MnO2檢驗是否含H2O2(如含有則應加少量MnO2先除去H202,再抽濾除去MnO2,然后再進行蒸餾)。將濾液倒入圓底燒瓶,進行蒸餾,支管溫度為56-60℃,除去溶劑。靜置冷卻,出現大量固體,加入適量10%NaOH溶液,振蕩,由于萘不溶于堿溶液,抽濾除去萘。取濾液,慢慢加入稀H2SO4中和至酸性。濾液顏色褪去,變濁,靜置,固體析出,抽濾,干燥得產品,計算產率。
        1.2.4  產品的定性檢測
        取少許產品用乙醇進行溶解,滴加幾滴三氯化鐵溶液,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1-萘酚遇三氯化鐵顯紫色,2-萘酚遇三氯化鐵顯綠色,發現溶液顏色變為深紫色,證明有萘酚生成。還對合成的產品進行了紅外光譜的檢測(KBr壓片法),測得譜圖與標準譜圖基本一致。
        2  結果與討論
        2.1  催化劑的結構表征
        自制催化劑樣品的XRD譜圖在2θ=30.1°,35.5°,37.0°,431°,53.4°,56.8°,62.5°處出現尖銳的特征峰,這與文獻一致,證實了自制催化劑具有尖晶石結構,而與α-Fe2O3及M的XRD譜明顯不同。同時,在2θ=24.3°,33.2°,41.1°,49.5°,64.3°處也出現了弱的衍射峰,表明在自制的鐵酸鎂的尖晶石結構中含有少量的α-Fe2O3雜相。由于M具有和尖晶石結構相同的對稱群,且晶胞參數恰好是其一半,故在MgFe2O4尖晶石結構中,無法檢測到M獨立相的存在。
        從自制催化劑樣品的IR譜可以看到,在558cm-1和536cm-1處出現吸收峰,前者為尖晶石結構的鐵酸鎂的Fe-O吸收峰,而后者為α-Fe2O3的Fe-O鍵紅外吸收峰,這與XRD分析結果一致。
        2.2  溶劑對萘羥基化反應的影響
        溶劑對萘與過氧化氫的羥基化反應具有重要影響,加入適當溶劑不僅可以有效縮短反應的誘導期,而且還可以提高反應性能。丙酮能同時溶解雙氧水和萘,另有文獻報道,水的存在有利于門由基·OH的形成,能促進羥基化反應的進行。因此,筆者選擇在丙酮、水、不加溶劑3種情況下,其它條件不變,按實驗步驟1.2.3進行實驗,結果見表1。
        表1  溶劑對萘羥基化反應的影響
     
    丙酮
    不加溶劑
    產率/%
    12.6
    1.2
    0.5
        從表1可以看出,以丙酮為溶劑,進行萘的羥基化反應,同以水為溶劑和沒有溶劑的萘羥基化反應進行比較,反應性能得到提高。且采用丙酮作溶劑時的萘酚的產率最高,而以水作溶劑或沒有溶劑時,萘酚的產率很低,反應速度慢,這是由于以水作溶劑或沒有溶劑時,反應體系中存在油相和水相兩個液相,油相中的萘分子難以進入水相,水相中的過氧化氫進入油相的量也很低,致使萘和過氧化氫不能很好接觸而產率低。
        2.3  過氧化氫與萘摩爾比對萘羥基化反應的影響
        按實驗步驟1.2.3只改變過氧化氫與萘進料摩爾比,其它條件不變進行實驗考察進料摩爾比對萘羥基化的影響,結果見表2。隨著過氧化氫與萘摩爾比的增加,萘酚產率增加,但進料比超過1.00后產率反而下降,這可能是產物進一步氧化生成副產物所致,因此最佳的過氧化氫與萘摩爾比為1.00。
        表2  過氧化氫與萘摩爾比對萘羥基化反應的影響
     
    n(H2O2)/n(C10H8)
    0.25
    0.50
    0.75
    1.00
    1.25
    產率/%
    6.4
    8.3
    10.7
    12.6
    11.2
        2.4  催化劑用量對萘羥基化反應的影響
        催化劑用量的多少對萘羥基化反應有重要的影響,按實驗步驟1.2.3只改變催化劑用量,其它條件不變進行實驗,結果見表3。
        表3  催化劑用量對萘羥基化反應的影響
     
    m(C10H8)/m(催化劑)
    32
    21.3
    16.0
    12.8
    產率%
    6.4
    8.5
    12.6
    12.7
        從表3可以看出,隨著催化劑用量的增加,萘酚的產率逐漸增加,當催化劑用量超過m(C10H8)/m(催化劑)=16.0時,萘酚的產率增加不大。因此,最佳的催化劑用量為m(C10H8)/m(催化劑)=16.0。
        2.5  反應時間和反應溫度對萘羥基化反應的影響
        反應時間和反應溫度對合成反應都有一定的影響。按實驗步驟1.2.3只改變反應時間或反應溫度,其它條件不變進行實驗,結果分別見圖1和圖2(略)所示。
        由圖1可見,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萘酚的產率不斷增加,但當反應時間超過8 h后,產率增加不明顯,所以最佳反應時間為8h。
        由圖2(略)可見,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萘酚的產率不斷增加,但當反應溫度超過65℃后,產率反而略有減少,這可能是溫度過高加速了雙氧水分解;所以最佳反應溫度為65℃。
        3  結論
        (1)首次選用具有尖晶石結構的鐵酸鎂為催化劑,以過氧化氫為氧化劑,實現了萘直接羥基化制取萘酚,是一種理想的環保方法,該法工藝簡單、原料易得,而且沒有三廢。
        (2)優化了萘直接羥基化制取萘酚的工藝條件:以丙酮為溶劑,n(H2O2)/n(C10H8)=1.0,m(C10H8)/m(催化劑)=16.0,應時間為8 h,反應溫度為65℃,最高產率可達12.6%。
        (3)本法的缺陷是產率還不太高,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有所突破。
    午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