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在105℃干燥2h后定量時含核黃素C17H20N4O698%以上①。
1.性狀
本品是黃~全黃色的結晶性粉末,有輕微的臭氣②。
2.鑒定試驗
將本品1mg溶于10mL水中,液體呈淡黃綠色,發出很強的帶黃綠色熒光,這種熒光當加稀鹽酸或氫氧化鈉試液,立即消失③。
3.純度試驗
(1)比旋光度 將本品避光,在105℃干燥2h后,精確地稱取約50mg,加0.1mol/L氫氧化鉀溶液2mL溶解,加新煮沸的冷卻水5mL后,邊充分混合,邊加無水乙醇2mL,再加新煮沸的冷卻水,定容至10mL,在30min以內測定此液的旋光度時應是
=-120~140°④。

(2)光黃素 取本品25mg,加不含醇的氯仿10mL,充分混合,5min后過濾,其顏色不應比0.1mol/L重鉻酸鉀溶液顏色更深⑤。
4.干燥失重
本品在105℃干燥2h,其失重應在1.5%以下⑥。
5.強熱殘留物
本品的強熱殘留物應在0.3%以下⑦。
6.定量法
本品在105℃干燥2h后,精確地稱取約0.015g,加稀釋冰醋酸(1→400)800mL,在50~70℃加熱溶解,冷卻后加水,定容至1,000mL作為檢液。另外用維生素B2標準品與試樣同樣操作,制作標準溶液,以水為對照,在波長445τm處測定檢液的吸光度AT及標準溶液的吸光度As之后,立即分別向兩種溶液中加亞硫酸氫鈉0.02g,充分混合,脫色,測定此二液的吸光度A’T及A’s,依據下式可求出核黃素的含量。但這些操作要避開直射日光,要使用遮光容器來進行⑧。
注 解
①JPIX規定在105℃,2h為98.0%以上,FCC規定105℃2h為98~100%。
②根據結晶析出時的條件,有絹絲狀、長針狀、柱狀、板狀、束狀,放射狀等很多種類的結晶型,但都是很細的。如果用X射線分析有兩種不同的結晶,mp為282℃及291℃。幾乎無臭或稍有臭味有苦味。無吸濕性,極難溶解在水中。但對水的溶解度,由于結晶形而有很大差異。在有機溶劑中一般是難溶的,幾乎不溶于氯仿、乙醚,但易溶于吡啶、酚中。在中性和酸性時是極穩定的,查在堿性中迅速分解。特別在光存在下,分解更快,變成光黃素。對氧化劑是比較穩定的。由于還原劑會失去黃色和熒光。本品的飽和水溶液是中性。
③水溶液呈特異的淡黃綠色,發出很強的熒光。這種熒光在紫外線下觀察,顯著增強。此熒光的強度在pH4~8下基本是穩定的,在pH4以下或pH8以上變弱,熒光光譜的極大波長在514~565nm之間。
④干燥條件與定量法相同,改成105℃,2h。代替以前用的0.1mol/L氫氧化鈉溶液,現在改成0.1mol/L氫氧化鉀溶液,本品的旋光性在堿性中強,在中性、酸性中極弱,所以在堿性下測定。
⑤在堿性中受光分解生成光黃素,此試驗是對可能混入的光黃素進行檢驗。用氯仿振蕩,核黃素不溶解,但光黃素溶解,所以利用此性質之差進行試驗。氯仿如含乙醇,核黃素也少量溶解,所以判斷困難。比較多用的重鉻酸鉀和光黃素,色調略不同,但規定的色調,與光黃素150μg/g(0.015%)相對應。
⑥JPIX、FCC也相同。
⑦0.35以下與FCC相同,在JPIX為0.2%以下。
⑧本品由于次硫酸鈉還原并脫色,所以從脫色前后的吸光度之差可計算其純度。本品的λmax是220~222nm、265~267nm、372~374nm、444~446nm,分子吸光系數是30,870(220nm),27,700(260nm)、12,200(450nm)(在pH值為7.0的磷酸緩沖液中溶解時)。本品的λmax與文獻略有差異,因此在定量時,對維生素B2標準品也同樣操作,進行比較。在本文中雖沒有明顯表示,但加次硫酸鈉0.02g是針對檢液,標準溶液的各約為5mL。
由于次硫酸鈉或氯化亞錫的還原或接觸還原,本品經半醌型的一氫核黃素變成無色型的二氫核黃素。無色、無熒光。但是在空氣中振蕩混合,再被氧化返回到核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