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合肼生產工藝
有多種生產方法。
尿素氧化法
將10%的次氯酸鈉溶液和30%液堿混合,然后冷卻,調整混合,然后冷卻,調整混合液中氯和堿成1:1.8的重量比,放入反應鍋內。再加入適量的高錳酸鉀,攪拌下將尿素溶液加入反應鍋,加熱至約103-104℃料液沸騰為止。尿素加入量按有效氯計算,有效氯的重量比是76:75。將上述氧化生成物粗肼水加到蒸發器進行真空蒸了,肼氣和水氣經過盲風器導入接受釜,進行初次提濃。從接受釜,進行初次提濃。從接受釜得到的淡肼水送至篩板塔進行真空提濃,使水合肼含量達到規定值。當含量≥40%時尿素 770次氯酸鈉 890030%液堿 52002.次氯酸鈉氨化法首先由氯氣和燒堿配制成次氯酸鈉,然后在3.922×107Pa壓力和130-150℃溫度下進行合成,得水合肼反應液,經氣提脫除多余的氨,再進行蒸發脫鹽和精餾得成品水合肼。
生產水合肼的較新方法有甲酮連氮法和過氧化氫法。
甲酮連氮法是國外七十年代發展起來的新技術。該法是氨在過量丙酮存在下,用氯或次氯酸鈉氧化,生成甲酮連氮,再加壓水解得到肼。該法優點是收率高,可達95%左右,能耗低。缺點是丙酮的加入,使系統中有有機副產物生成,需要清除,且丙酮蒸汽需處理。
過氧化氫法是法國于結納-庫爾曼化學公司開發成功的。于1979年建成年產5000噸(100%)水含肼裝置。該法是氨和濃H2O2在甲乙酮、乙酰胺和磷酸氫二鈉存在下互相作用,生成甲甲乙酮連氮和水,再加壓水解得水合肼。肼的產率以H2O2計為75%左右,該法沒有副產物氯化鈉,對簡化流程和環保有利,并且產品溶易分離,不必進行精餾。但甲乙酮的化學損耗高于甲酮連氮法的丙酮的損耗。
水合肼合成
非售品
CAS:7803-57-8
分子式:
分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