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 632-69-9
分子式: C20H4Cl4I4O5·2Na
分子量: 1017.64
中文名稱: 虎紅
赤鮮紅
酸性紅94
虎紅鈉鹽
孟加拉玫瑰紅
四氯四碘熒光素二鈉
英文名稱: Tetrachlorotetraiodofluorescein, disodium salt
2',4',5',7'-tetraiodo, disodium salt
Roze bengal, sodium salt
4,5,6,7-tetrachloro-2',4',5',7'-tetraiodo-fluorescei disodium salt
性質描述: 重組人TNFα對pH和熱均有一定的耐受性。在pH 6-10,4℃條件下,24h后仍有活性;60℃時,1h后仍有活性。大腸桿菌生產的TNFβ是非糖基化蛋白,在變性條件下容易凝聚,對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酶類不敏感,對熱不穩定,75℃失活,但其生化特性與天然TNFβ相似。
質量標準:
溶液pH值 6.0~8.0(0.5 g/L,25℃)
層析試驗 合格
水溶解試驗 合格
灼燒殘渣 ≤18.0%
用途: 食用紅色素。用于櫻桃、魚糕、海帶魚肉卷、香腸、糕餅、魚松等,用量5~100mg/kg。
醫藥上用于抗腫瘤和抗病毒綜合征的治療。
TNF首先與一定時期的腫瘤細胞質膜表現特異性受體結合,在細胞表面形成帽狀聚集而入細胞,進入細胞后沿微管移動與溶酶體結合,在TNF作用下溶酶體破裂,釋放出溶酶體酶致使細胞自溶。臨床已證實TNF對多種腫瘤具有細胞毒和抑制生長作用,且對正常組織細胞無影響,也無種屬特異性,其生物活性有:
①借助機體免疫功能,對同一腫瘤產生直接和間接雙重活性的抗癌效應,并使營養血管出血壞死;
②刺激纖維母細胞增殖;
③抑制脂蛋白的脂質活性;
④誘導產生IL-2及IL-6;
⑤增強中性粒細胞對血管內皮的粘附性;
⑥增進凝血因子及組織因子的活性;
⑦產生菌溶刺激因子等。在體外對人類腫瘤細胞(如鼻咽癌、子宮癌、白血病等)有直接抑制增殖作用。在體內可引起腫瘤壞死、瘤體縮小以致消失。
參考文獻:
1 虎紅、曲利本紅-阿米卡星的光度法研究 江虹;張孝彬;何樹華;劉艷 中國抗生素雜志 2006 (10),631-634
2 乳化劑OP存在下蛋白質與虎紅的超分子顯色反應研究及分析應用 馬衛興;沙鷗;劉英紅;劉娟;許興友 分析試驗室 2007 (3),58-62
3 AlCl_3修飾對虎紅-TiO_2光催化劑可見光制氫活性的影響 彭紹琴;張偉;李越湘;呂功煊;李樹本 功能材料 2007 (3),36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