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 497-76-7
分子式: C12H16O7
分子量: 272.25
中文名稱: 熊果苷
熊果甙
熊果酚甙
4-羥苯基-β-D-吡喃型葡萄糖苷
英文名稱: 4-hydroxyphenyl-beta-d-glucopyranoside
arbutin
beta-arbutin
4-hydroxyphenyl-beta-d-glucopyranosid
hydroquinone-beta-d-glucopyranoside
ursin
性質描述:針狀結晶(熱醋酸乙酯)。不穩定型熔點165℃,穩定型,熔點199.5~200℃。不穩定型熔化后可轉變為穩定型。旋光度[α]D25-64°(c=3)。溶于水和乙醇。易吸濕。遇稀酸或苦杏仁酶易水解,產生1molD-葡萄糖和1mol氫醌。存在于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ifra stolonifiera(L.)Meerb.]的全草,杜鵑花科植物越橘(Vaccinicum vitis-idaea L.)的葉等許多植物中。亦可化學合成。
用途:可用于利尿劑、泌尿系統抗感染藥,彩色攝影顯影穩定劑。亦具有鎮咳作用。
它能夠迅速滲入肌膚,在不影響皮膚細胞增殖濃度的同時,有效地抑制皮膚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斷黑色素的形成,通過自身與酪氨酸酶的結合,加速黑色素的分解與排泄,從而減少皮膚色素沉積,祛除色斑和雀斑。它對黑色素細胞卻不產生毒害性、刺激性、致敏性等副作用,同時還有潤膚、愈創、殺菌和協同抗炎等作用。是目前國外流行的最安全有效的美白原料之一,也是二十一世紀最具競爭力的皮膚美白祛斑活性劑。
注意事項:
1.熊果苷在酸性環境下易分解,注意體系pH值控制在6.0以上;
2.使用時應將熊果苷溶于45℃少量水中,待膏霜乳化完全后于45℃加入;
3.配方體系中應加入適量的抗氧劑如亞硫酸氫鈉等;
4.配方時與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能夠有效配伍;
5.加入含油酸、亞油酸的天然植物油,可促進熊果苷協同增效作用;
6.氮酮、十八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等可促進熊果苷的吸收;
7.建議添加量:2~7%。
參考文獻:
1 鹿銜草中熊果甙及鞣質的含量測定 張登科;沙振方;孫文基 中藥通報 1987 (5),45-46,54
2 鹿銜草中熊果甙及鞣質的含量測定 張登科;沙振方;孫文基 中藥通報 1987 (5),301-302,310
3 熊果甙的合成 邵穎;汪霞;孔榮祖 江蘇化工 1996 (2),24,52
4 RP-HPLC法測越桔莖葉熊果甙的含量 孫暉;王喜軍;黃睿;宛春升 中國中藥雜志 1997 (9),555
5 熊果甙作為化妝品添加劑對酷氨酸酶抑制作用 宋康康;邱凌;黃璜;陳清西 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 (6),791-794;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