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為您提供化工資料查詢,分享技術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

    碘化鉀

    規格:99.5%
    包裝:25kg/桶
    最小購量:1kg
    CAS:2139-71-8
    分子式:KI
    分子量:

    CAS:    2139-71-8
    分子式:  KI
    分子量: 166.01
     
    中文名稱:  碘化鉀

    英文名稱:  potassium iodide
            

    性質:無色或白色立方晶體。無臭,有濃苦咸味。比重3.13,熔點681℃,沸點1330℃,遇光及空氣能析出游離碘而呈黃色,在酸性水溶液中更易變黃。易溶于水,溶解時顯著吸收熱量。亦溶于乙醇、丙酮、甲醇、甘油和液氨。微溶于乙醚。水溶液呈中性或微堿性,在潮濕空氣中易潮解。

    碘化鉀是碘有助溶劑,溶解時,碘與碘化鉀生成三碘化鉀,并且三者處理平衡狀態。

    水溶液長時間遇光或露置于空氣中,則被氧化使溶液變黃,在酸性溶液中這個反應尤為迅速。

    2KI + 2HCl + 0.5O2 = 2KCl + H2O + I2

    根據實驗推測,上述氧化反應,是分三步進行的:(式中的氧是從空氣中來或采用H2O2)。

    I- + 0.5O2 = IO-
           IO- + H+ = HIO
           HIO + I- + H+ = I2 + H2O

    三個式相加,得:2I- + 2H+ + 0.5O2 = I2 + H2O

    碘化鉀水溶液可以溶解碘,生成不穩定的KI3絡合物。但這個絡合物對碘的水溶液起著穩定的作用,而且碘化鉀的濃度越大,碘溶液越穩定。碘化鉀還可溶于酒精、丙酮、吡啶中。

    I2 + KI =可逆= KI3

    碘化鉀易被氧化劑所氧化,氧化反應的結果,碘化鉀分解放出游離碘。

    2KI + Cl2 = 2KCl + I2
           2KI + Br2 = 2KBr + I2
           KI + KIO + H2SO4 = K2SO4 + H2O + I2
           4KI + O2 + 4HCl = 4KCl + 2H2O + 2I2
           2KI + H2O2 + H2SO4 = K2SO4 + 2H2O + I2
           2KI + HClO + HCl = 2KCl + H2O + I2
           6KI + HBrO3 + 5HCl = 5KCl + KBr + 3H2O + 3I2
           5KI + HIO3 + 6HCl = 5KCl + 3H2O + 3I2
           6KI + HClO3 + 5HCl = 6KCl + 3H2O + 3I2
           7KI + KIO4 + 8HCl = 8KCl + 4H2O + 4I2
           2KI + 2KNO2 + 2H2SO4 = 2K2SO4 + 2NO + 2H2O + I2
           2KI + 2KNO2 + 4HCl + 4KCl + 2NO + 2H2O + I2
           2KI + (NH4)2S2O8 = (NH4)2SO4 + K2SO4 + I2
           10KI + 2KMnO4 + 8H2SO4 = 2MnSO4 + 6K2SO4 + 8H2O + 5I2
           6KI + K2Cr2O7 + 7H2SO4 = 2Cr(SO4)3 + 4K2SO4 + 7H2O + 3I2

    高價金屬離子如:Co3+、Cu2+、Fe3+、Mn4+、Mo6+、Ni3+、Sb3+、Se4+、U6+等,在酸性溶液中,均易氧化碘化鉀而放碘。

    碘化鉀能被熱濃無機酸作用,分解放碘。

    8KI + 5H2SO4 =加熱= K2SO4 + H2S↑+ 4H2O +4I2

    碘化鉀與對醌在酸性溶液中相互作用,碘化鉀分解放碘。

    2KI + C6H4O2 + H2SO4 = C6H4(OH)2 + K2SO4 + I2

    化學反應:
    由于碘屬于溫和的還原劑,因此碘離子I ?可被強氧化劑如氯氣等氧化為I2單質: 

      2 KI(aq) + Cl2(aq) → 2 KCl + I2(aq) 

      該反應可用于天然產物當中提取碘。空氣也可以氧化碘離子,當KI樣品長期放置后用二氯甲烷淋洗可以發現萃取層的顏色為紫色(碘單質溶于有機溶劑的顏色)。當處于酸性環境中,氫碘酸(HI)是一種強還原劑。 

      如同其他的碘鹽,KI和單質碘反應可以形成I3?: 

      KI(aq) + I2(s) → KI3(aq) 

      不同于I2,I3?鹽易溶于水,并且可以通過該反應使碘用于氧化還原滴定。KI3水溶液,即“Lul溶液”,可用于消毒劑和黃金表面的腐蝕劑。 

      碘化鉀中的碘離子可與銀離子形成深黃色的沉淀碘化銀(見光分解,可用于制作高速攝影膠片),故可用硝酸銀來檢驗碘離子的存在。 

      KI(aq) + AgNO3(aq) → AgI(s) + KNO3(aq) 

      有機化學KI在有機合成當中是一種碘源。一種有用的應用是通過芳香重氮鹽來制備碘代芳烴。 例如: 

      C6H5NH2 ==【NaNO2+HCl】== C6H5NN+ 
            C6H5NN+ ===【KI】== C6H5I 

      另外,碘化鉀作為碘源的一種還可用于親核取代反應中的催化劑,從而加強氯代烴,溴代烴或者甲磺酸酯作為親核取代底物的活性。 

    碘化鉀與離子的反應

    碘化鉀在水溶液中離解:

    KI =可逆= K+ + I-

    碘化鉀與離子反應時,主要是生成碘化物的沉淀。碘化鉀與高價金屬離子作用,則碘離子被氧化而成游離碘。

    銀、金、砷、鉍、鈰、鎘、鈷、鉻、銅、鐵、汞、銥、錳、鉬、鎳、鉛、銻、硒、錫、鉈、釩、碲、鈾、鋅、錸、鉑(鈀、銠、鋨、釕)等均與碘化鉀有作用。

    1.銀:Ag+與碘化鉀作用,生成黃色的碘化銀沉淀。沉淀不溶于硝酸,在濃氨水中溶解得也極微量。

    Ag + KI = AgI↓ + K+

    碘化銀溶解于硫代硫酸鈉和氰化鉀的溶液中,生成無色絡合物:[Ag(S2O3)]-、[Ag2(S2O3)3]4-、及[Ag(CN)2]-。碘化銀與硫代硫酸鈉的反應,需在大量過量的試劑中進行。

    2AgI + 3Na2S2O3 = Na4[Ag2(S2O3)3] + 2NaI

    碘化銀溶于濃的熱碘化鉀溶液中,當溶液以水稀釋時,碘化銀又重新沉淀出來。

    AgI + 2KI =可逆= K2(AgI3)

    氯化銀及溴化銀均可與碘化鉀作用,轉化為碘化銀。

     AgCl + KI = KCl + AgI↓
           AgBr + KI = KBr + AgI↓

    碘化鉀與Ag+生成碘化銀的反應是定量進行的。常利用這個反應作為銀的容量測定。在硝酸介質中,用碘化鉀標準溶液滴定,使Ag+生成碘化銀沉淀,過加之I-可與碘(淀粉)生成藍色為終點。

    碘化銀在稀硫酸(2N)溶液中與鋅粉作用,則碘化銀被分解生成元素銀的沉淀。

    2AgI + Zn =稀硫酸= Zn2+ + 2I- + 2Ag↓

    2.砷:亞砷化合物與碘化鉀在熱的酸性溶液中作用,生成碘化亞砷的紅色沉淀。

    Na3AsO3 + 3KI + 6HCl = AsI3↓ + 3KCl + 3NaCl + 3H2O

    五價砷在強酸中能氧化碘化鉀而析出碘,在PH5.5時,即開始放碘反應,若PH大于5.5則放碘反應不能發生。

    H3AsO4 + 2HCl + 2KI = H3Aso3 + 2KCl + H2O + I2

    酸度越大,上述反應越可達到完全。如將析出之碘用硫代硫酸鈉還原之,則反應可以定量進行。此為容量法測五價砷的重要反應之一。反之,當用碘滴定三價砷時,PH應在8至9之間。可加碳酸氫鈉溶液以達到PH約等于9的目的。

    Na3AsO3 + I2 + 2NaOH = Na3AsO4 + 2NaI + H2O

    3.金:弱酸性溶液中,Au3+與碘化鉀作用,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反應產物為:碘化鉀被氧化析出碘,而Au3+被還原為Au+。這個反應可以定量進行,析出之碘可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

    AuCl3 + 3KI = AuI↓ + 3KCl + I2

    4.鉍:Bi2+存在下的溶液中,徐徐加入碘化鉀,則生成碘化鉍的棕色沉淀。沉淀溶于過量的碘化鉀,生成黃色(或棕色)的KBiI4絡合物。用水稀釋,則絡合物又分解為BiI3沉淀。

     BiI3+ + KI = BiI3↓ + 3K+
           BiI3+ + KI =可逆= KBiI4

    當大量的水作用于BiI3時,則轉化為橙色的碘氧化鉍。

    BiI3TH2O =可逆= 2HI + BiOI

    當作過量碘化鉀試劑存在下,生成黃色KBiI4絡合物的反應十分靈敏,可以檢查出10的負5次方克每毫升的鉍。因此,常利用此反應作比色測鉍的依據。三價鐵干擾鉍的比色,可加抗壞血酸還原以消除其干擾。

    5.鈰:Ce4+在酸性溶液中與碘化鉀作用,析出游離碘,Ce4+被還原為Ce3+。這個反應定量進行,靈敏度很高。

    2Ce4+ + 2I- = 2Ce3+ + I2

    析出的游離碘可用硫代硫酸鈉(或二氯化錫)標準溶液滴定以間接求得鈰的含量。

    6.鈷:Co3+在酸性溶液中與碘化鉀作用,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放碘。

    2Co(OH)3 + 2KI + 6HCl = 2CoCl2 + 2KCl + 6H2O + I2

    Co2+在強氨性溶液中,與碘化鉀作用,生成淺紅色CoI2.6NH3之沉淀。

    Co2+ + 6NH3 + 2KI = CoI2.6NH3 + 2K+

    7.鉻:鉻酸鹽及重鉻酸鹽與碘化鉀在酸性溶液中作用,定量地析出碘。此為定量測鉻的重要反應之一。

    2CrO42+ + 16H+ + 6I- = 2Cr3+ + 8H2O + 3I2
           Cr2O72- + 14H+ + 6I- = 2Cr3+ + 7H2O + 3I2

    利用這個反應,可以使用重鉻酸鉀標準溶液滴定Sn2+等元素的流程中,使用淀粉.碘化鉀指示終點。

    8.銅:Cu2+與碘化鉀在微酸性溶液中作用,生成碘化亞銅之白色沉淀。在生成碘化亞銅的同時,碘化鉀被氧化而析出碘。使溶液呈顯黃色或棕色。本氧化還原反應定量進行,為容量法測銅的重要反應之一。

    2CuSO4 + 4KI = Cu2I2↓ + 2K2SO4 + I2

    容量法測銅,常控制PH3.2至4的氟化銨溶液中,Fe3+生成穩定的FeF63-絡離子,不再與碘化鉀反應。Cu2+則定量地進行上述化學反應而析出碘,以淀粉溶液為指示劑,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至藍色退去為終點。當溶液PH小于4,則析出之碘形成不穩定的次碘酸鹽,本身具有氧化還原反應性能;PH大于4時,則As3+、Sb3+被碘氧化而干擾測銅。碘化亞銅吸附碘,會使測銅結果偏低,加入硫氰酸鉀可以發生如下的置換反應,而消除因碘化亞銅結晶中吸附碘而造成的偏差。

    CU2I2 + 2KCNS = Cu2(CNS)2↓ + 2KI

    根據上述反應,硫氰酸鉀的加入,不只是消除碘化亞銅沉淀吸附碘的影響,更有意義的事:還可以節約較昂貴的碘化鉀用量。但加入硫氰酸鉀之前應檢查是否含還原劑?!某些硫氰酸鉀(分析純)中含還原劑,致使測銅結果偏低!采取在硫氰酸鉀溶液中,加碘至黃色,淀粉溶液作指示劑,再以硫代硫酸鈉溶液消除過加的碘,以備用。

    EDTA二鈉、硫脲絡合銅之后,碘化鉀不能再與Cu2+反應。

    9.鐵:Fe3+、[Fe(CN)6]3-在酸性溶液中與碘化鉀作用,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并析出游離碘。

     2FeCl3 + 2KI = 2FeCl2 + 2KCl + I2
           2K2[Fe(CN)6] + 2KI = 2K4[Fe(CN)6] + I2

    上述反應若在一定酸度下,例如0.8N鹽酸液中,則氧化還原反應定量進行。這個反應曾被用作定量測鐵之依據。如果試樣不含Cu2+,則可得到良好的結果。

    上述反應中,加入F-則Fe3+生成[FeF6]3-型的穩定絡離子。碘化鉀不再與絡合物中之Fe3+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但降低PH至1左右時,AlCl3可以使Fe3+從[FeF6]3-絡合中定量替換出來,又可氧化碘化鉀。

    Fe3+ + 6NH4F = [FeF6]3- + 6NH4+
           [FeF6]3- + AlCl3 = [AlF6]3- + Fe3+ + 3Cl-
           2Fe3+ + 2KI = 2Fe2+ + 2K+ + I2

    利用這些反應,可以先以碘氟法測銅,然后于測銅試液中加入AlCl3,則又析出碘,以硫代硫酸鈉滴定之,以求鐵的含量。

    10.汞:Hg22+與碘化鉀作用,生成綠色碘化亞汞沉淀。沉淀可部分地溶于過量試液中,并析出金屬汞。

    Hg2(NO3)2 + 2KI = 2KNO3 + Hg2I2↓
           Hg2I2 + 2KI = K2[HgI4] + Hg↓

    汞離子Hg2+與碘化鉀作用,則生成紅色碘化汞沉淀,HgI2易溶于過量碘化鉀溶液中,生成無色絡合物K2[HgI4]。

    Hg(NO3)2 + 2KI = HgI2↓ + 2KNO3
           HgI2 + 2KI = K2[HgI4]

    在堿性(NaOH、KOH)溶液中,K2[HgI4]是氨的最靈敏的檢查試劑。雖極微量之氨,亦能使溶液呈顯黃或橙色。此試劑即所謂納氏試劑。

    2K2[HgI4] + 3KOH + NH3.H2O = Hg2O.NH2.I + 7KI + 3H2O

    納氏試劑反應亦可應用檢出微量汞。可將氫氧化鉀、碘化鉀、氨水加到含Hg2+水試液中,則試液即顯黃色。反應同上。

    K2[HgI4]絡合物可被氧化劑如硫酸高鈰氧化而析出游離碘。

    K2[HgI4] + 2Ce(SO4)2 = HgI2 + K2SO4 + Ce(SO4)3 + I2

    11.銥:Ir4+如高氯銥酸鹽氧化碘化鉀析出碘。

    2K2IrCl6 + 2KI = 2K3IrCl6 + I2

    12.錳:Mn4+與碘化鉀在酸性溶液中作用,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析出碘,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定量進行。

    Mn4+ + 2KI = Mn2+ + 2K+ + I2
           MnO2 + 4H+ + 2KI = Mn2+ + 2K+ + 2H2O + I2

    七價錳如KMnO4在酸性溶液中,與碘化鉀作用析出碘。

    2KMnO4 + 4H2SO4 + 6KI = 2MnO2 + 4H2O + 4K2SO4 + 3I2

    所產生之MnO2繼續與碘化鉀反應析出碘,反應同上。

    13.鉬:Mo6+在酸性溶液中與碘化鉀作用,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析出碘。

    2MoO3 + 4HCl + 4KI = 2MoO2I + 4KCl + 2H2O + I2

    14.鎳:Ni3+在酸性溶液中與碘化鉀作用,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析出碘。

    2Ni(OH)3 + 6HCl + 2KI = 2NiCl2 + 2KCl + 6H2O + I2

    15.鉛:Pb2+與碘化鉀作用,生成黃色碘化鉛沉淀。沉淀溶于極過量之碘化鉀溶液中,生成絡合物K2[PbI4]。當絡合物溶液以水稀釋時,絡合物即行分解,碘化鉛重新沉淀。

    PbI2 + 2KI =可逆= K2[PbI4]

    碘化鉛顯著地溶于熱水,194份水中100攝氏度時,可溶解1份碘化鉛,溶液無色。冷卻后碘化鉛成閃光的金黃色片狀結晶沉淀而析出,這是鉛離子的定性反應中重要反應之一。

    碘化鉛能溶于氯化鈉.鹽酸混合溶液,生成溶解度較大的復鹽Na2PbCl4。

    PbI2 + 2NaCl + 2HCl = Na2PbCl4 + 2HI

    16.鉑、銠、鈀:濃氯鉑酸溶液與碘化鉀作用,生成黑色PtI4沉淀。PtI4易溶于鹽酸及過量試劑而生成暗血紅色PtI62-絡陰離子。反應靈敏,可檢出0.001毫克鉑;氯銠酸在熱溶液中與碘化鉀作用,生成暗棕色RhI3沉淀;氯鈀酸與碘化鉀作用生成黑色PdI2沉淀。溶于過量試劑,為定性檢鈀之重要反應。

    PdCl2 + 2KI = PdI2↓ + 2KCl

    17.鋨:Os8+離子如Na2[OsO4(OH)2]的堿性溶液,用硫酸酸化,可與碘化鉀作用,定量發出碘。Os8+被碘化鉀還原為Os6+的鋨酸鈉Na2[OsO4]。此反應為定量測鋨的重要反應之一。

    Na2[OsO4(OH)2] + H2SO4 + 2KI = Na2[OsO4] + K2SO4 + 2H2O + I2

    18.錸:Re7+離子如HReO4與碘化鉀作用,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析出碘。反應定量進行,為定量測錸的重要反應之一。

    2HReO4 + 6H+ 2KI + 2ReO22+ + 2K+ + 4H2O + I2

    19.銻:亞銻離子Sb3+與碘化鉀作用,生成物為SbI3,與過量的碘化鉀作用,則生成黃綠色絡合物K[SbI4],黃綠色之深淺與碘化鉀及硫酸之濃度有關。

    SbCl3 + 4KI = 3KCl + K[SbI4]

    銻離子Sb5+與碘化鉀在強酸性溶液中作用,析出游離碘。

    SbCl6 + 2KI = SbCl3 + 2KCl + I2

    當溶液的PH小于5時,Sb5+即開始氧化碘化鉀,銻酸亦能氧化碘化鉀放碘。本反應為容量法測銻的重要反應之一。定量反應進行的條件是:在強酸性溶液中,加入碘化鉀。以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析出之碘。

    H3SbO4 + 5HCl + 2KI = SbCl3 + 2KCl + 4H2O + I2

    20.硒:亞硒酸在冷鹽酸溶液中與碘化鉀作用,生成紅棕色硒元素沉淀并析出游離碘。

    H2SeO3 + 4HCl + 4KI = Se↓ + 2I2 + 4KCl + 3H2O

    上述反應定量進行。可用硫代硫酸鈉滴定析出之碘,以間接計算硒的含量。

    21.碲:亞碲酸H2TeO3在稀硝酸溶液中,與碘化鉀作用,生成元素碲及游離碘。反應定量進行。如以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析出之碘,則可定量測碲。

    H2TeO3 + 4I- + 4H+ = Te↓ + 2I2 + 3H2O

    22.錫:濃亞錫離子溶液與過量的碘化鉀作用,生成難溶于水的紅色碘化亞錫沉淀。碘化亞錫易溶于鹽酸,而形成無色溶液。

    SnCl2 + 2KI = 2KCl + SnI2↓

    23.鉈:亞鉈離子Tl+與碘化鉀作用,生成黃色碘化亞鉈沉淀。此時,Cd、Zn、Fe、Cr、Al、Mn、Co、Ni、Ba、Sr、Ca、及Mg離子都不生沉淀。而與Tl+一同沉淀的元素僅有Ag、Pd、Cu離子。利用這個特性,可以使Tl+與上述元素分離。

    Tl2SO4 + 2KI = 2TlI↓ + K2SO4

    上述反應,不受EDTA二鈉的影響。在EDTA二鈉存在下除Tl+、Ag+外其他元素如Fe3+、Cu、Pb、Bi離子與EDTA二鈉生成穩定的絡合物,不再與碘化鉀作用而留于溶液中。根據這個特點,可以使亞鉈離子定量地與Fe3+等分離。TlI的沉淀反應,是鉈的重量法測定的重要依據之一。

    鉈離子Tl3+與碘化鉀作用,被還原而生成亞鉈離子。如TlCl3與碘化鉀作用,而生成TlCl并析出游離碘。

    TlCl3 + 2KI = TlCl↓ + 2KCl + I2

    這個反應定量進行,析出之碘如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則可以測出鉈的含量。Fe3+有干擾,可加入F-以消除。上述反應析出之碘,還可以用CCl4或CHCl3萃取進行比色。如果因Tl3+甚微而析出微量碘,可加入淀粉.碘化鉀溶液,再行比色。靈敏度可達0.003%的Tl。Fe3+干擾測定,可加PO43-以消除之。

    24.釩:V5+如NaVO3在酸性溶液中,與碘化鉀作用,V5+被還原為V3+,同時析出游離碘。加熱揮發去盡碘,則溶液呈現出V3+的綠色。

    2NaVO3 + 6H2SO4 + 4KI = V2(SO4)3 + Na2SO4 + 2K2SO4 + 6H2O + 2I2

    25.鈾:U6+在中性溶液中,與碘化鉀及碘酸鉀的混合液作用,析出游離碘。這個反應在加熱的條件下,迅速完成,為定量測定鈾的重要反應之一。

    3UO2(NO3) + 5KI + KIO3 + 3H2O = 3UO2(ON)2 + 3I2 + 6KNO3

    26.釕:在煮沸的熱溶液中,RuCl3與碘化鉀作用,發生沉淀反應。

    RuCl3 + 3KI = RuI3↓ + 3KCl

    27.鋅:在中性溶液中,大量鉀鹽(如K2SO4)存在下,Zn2+與碘化鉀及K3[Fe(CN)6]4作用,按下式化學反應生成游離碘。反應定量進行。

    3Zn2+ + 2KI + 2[Fe(CN)6]3- = K2Zn3[Fe(CN)6] + I2

    用途:制備碘化物和染料的原料,用途感光乳化劑、食品添加劑。在醫藥上做祛痰劑、利尿劑、甲狀腺腫防止劑和甲狀腺機能亢進手術前用藥。

         碘化鉀也是碘及某些難溶金屬碘化物的助溶劑。同時還用作分析試劑、色層分析和點滴分析。

    包裝:棕色玻璃瓶,瓶口用蠟封,用木箱集裝貯運。

    儲運注意事項:宜避光密封運輸,運輸中嚴禁振動,防止破瓶。

    午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