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發光底物APS-5及化學發光分析體系的分類簡介
摘要:APS作為新型化學發光底物,以各項高效性能被廣泛使用,可應用于化學發光分析,以提高化學發光分析體系的各項檢測性能,本文介紹了APS5及化學發光體系的分類。
關鍵詞:APS5,Lumigen,化學發光分析,化學發光底物
前言
APS-5,中文名:(4-氯苯巰基)(10-甲基-9,10-二氫化吖啶亞甲基)磷酸二鈉鹽,英文名稱:[(4-chlorophenyl)thio](10-methyl-9(10H)-acridinylidene)methanol 1-(dihydrogen phosphate) disodium salt;類白色固體粉末,CAS號: 193884-53-6[1]。APS5是一種新型化學發光底物,它現在已經作為發光探針被用于基因芯片的研究中,是美國Lumigen公司于2011年研發出的新產品,其在均相堿性磷酸酶檢測中的應用表現出超高的靈敏度,(可以檢測到小于10-19mol的堿性磷酸酶),能迅速達到峰值以減少檢測時間,增加通過量,線性校準曲線的斜率是以重對數等于1.0繪制的。一個數量及以上的酶產生一個數量及以上的發光量,持續發光——對測定時間的要求并不高。發光強度可以在任何時間從產生的線性校準曲線上讀取,分析結果對溫度在22°C—35°C范圍內不敏感,降低控制溫度所需的精確度。APS - 5采用了獨特的技術,在化學發光檢測過程中,為堿性磷酸酶偶聯提供優越的靈敏度和易用性。反應由acridan(9,10-二氫吖啶)作為底物和堿性磷酸酶標記,生產持續高強度的化學發光。APS - 5是溶液分析法測定磷酸酶活性和磷酸酶酶聯免疫檢測非常理想的解決方案。目前,國內市場主要以進口代理為主,而蘇州亞科化學便是一家APS5的供應商。
化學發光分析簡介[2]
化學發光的最新發展主要在原有發光試劑及體系的基礎上,研究合成新的發光試劑,建立新的發光體系,與其它技術,如流動注射技術(FIA)、高效液相色譜(HPLC)、固定化試劑技術、傳感器技術以及生化免疫技術等聯用,拓寬了化學發光的應用范圍。化學發光與生化免疫分析相結合,開創了化學發光分析的新領域。由于其非放射性、靈敏度高和操作方便,已成為生化免疫分析的一個重要手段,對于酶、三磷酸腺苷(ATP)、抗原、抗體、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質的分析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化學發光分析的分類
魯米諾類(luminol)
魯米諾(5-氨基-鄰苯二甲酰肼)是使用最廣泛的化學發光試劑之一,許多化合物的分析都是采用魯米諾發光體系。最近人們合成了一些新的衍生物。莊惠生等[7]研究了異硫氰酸異魯米諾的電致化學發光性質及其反應機理。
光澤精(lucigenin)和吖啶酯(acridinium ester)
光澤精是使用較早的一種發光試劑,現在仍用于化學發光分析,例如,用光澤精發光體系測定金屬離子、抗壞血酸以及堿性磷酸酶等。60年代以半個光澤精分子獨自合成了一組吖啶酯,它亦是一種很好的發光試劑。
過氧草酸鹽類(peroxalate)
60年代開始報道了一類新的發光體系,即含草酸基團的衍生物,其典型化合物有雙[2,4-二硝基苯基]草酸酯(DNPO)、雙[2,4,6-三氯苯基]草酸酯(TCPO)。Kwakman等對液相色譜過氧草酸酯化學發光檢測作了評述。和田光弘對1, 1c-草酰二咪唑作為發光劑在PO-CL中的應用作了評述。Jonsson等研究了雜環化合物在PO-CL中的催化作用。最近Barnett等設計合成了草酰雙三氟甲基磺酰基亞胺基-雙苯基-4-4c-二磺酸及2,2c-草酰雙三氟甲基磺酰基亞胺基-雙乙苯基-4d-4Ê-二磺酸兩種新的草酰胺用于水溶性過氧草酸酯發光體系。
1,2-二氧雜環丁烷類
1, 2-二氧雜環丁烷類的化學發光也研究得比較多,這類化合物經單分子轉變后生成兩個含羰基的產物,產物之一可生成激發態。由于許多化學發光和生物發光的中間體都可能生成這種過渡態而早已受到人們的注意。Kamtekar等[18]利用堿性磷酸酶(ALP)催化1,2-二氧雜環丁烷的磷酸鹽衍生物的水解產生化學發光來測定Zn、Be、Bi。
釕(II)的聯吡啶(bipy)及鄰菲咯啉(phen)配合物
Ru( bipy)32+是一種被廣泛研究的化合物,其化學發光及電致化學發光應用逐漸增多; Ru( phen)32+也可用作化學發光試劑。何治柯等用Ru( bipy)32+及Ru( phen)32+化學發光法在酸性介質中測定草酸、酒石酸[21, 22]及5種羥基酸等。其化學發光反應機理也已有報道。
其它發光試劑
除了上述幾類主要的化學發光試劑外,還有芳基咪唑類如洛粉堿、多元酚類如連苯三酚,在H2O2存在下產生發光[24]。四-(N-烷基氨基)-乙烯類化合物也會產生化學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