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鋁溶解制備增塑殼聚糖薄膜的結構與性能
江獻財等的鹽焗表明Al(NO3)3?9H2O水溶液可溶解殼聚糖,溶解效果隨Al(NO3)3?9H2O加量增加而增強,當Al(NO3)3?9H2O加量較高時會破壞殼聚糖的成膜性,因此Al(NO3)3?9H2O加量不宜過高,并不能通過提高Al(NO3)3?9H2O加量來實現殼聚糖的增塑改性。加入甘油協同增塑改性后,可得到性能較好的Al(NO3)3?9H2O殼聚糖膜。Al(NO3)3?9H2O中的Al3+和NO3-能和殼聚糖大分子鏈上的-NH2和-OH發生相互作用,因此會對殼聚糖的結晶結構有破壞作用,起到增塑效果。甘油加入后會削弱這種相互作用,減弱Al(NO3)3?9H2O對殼聚糖的結晶破壞效果。甘油加入后會提高殼聚糖薄膜的結晶度和透光率。Al(NO3)3?9H2O和溶解過程中生成的Al(OH)3都是固體,而甘油是一種高沸點的有機小分子液體,兩者復配可對殼聚糖起到較好的協同改性效果。以Al(NO3)3?9H2O水溶液為溶劑,加入甘油改性制備得到的殼聚糖薄膜柔韌性好,顯示出較好的力學性能
硝酸鋁在造紙中的應用
Sachtleben的研發人員研究了用硝酸鋁替代造紙用明礬的可行性。該系列產品的著眼點在于硝酸鹽能夠被生物降解為氮元素,并以氣體形式排出生產系統。因為這一反應的發生不需要充足的氧氣,并且遠早于硫酸鹽的生物降解,所以,在造紙過程中硫化氫的析出也可以得到明顯的抑制。
硝酸鋁納米微粒的制備。
王召亞等采用實驗和CFD模擬計算的方法對SAS法備Al(NO3)3球形納米粒過程進行了研究,探討了Al(NO3)3納米粒的粒徑和形貌的影響因素及規律。選用Realizablek-ε方程完成CFD建模,得到了釜內的流場變化,使過程可視化,為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也為進一步探索成核過程奠定了有益的基礎。在實驗范圍內,通過探討溫度、壓力、CO2流量的影響,得出以下結論。
1)在實驗溫度范圍內,制得的Al(NO3)3納米粒均為球形,升高溫度會使顆粒的球形度下降,且當溫度升至48℃時,納米球之間黏結團聚。主要是由于隨著溫度的升高,成核機理轉變為“液滴成核”所致。
2)隨著溫度的升高,粒徑先減小后增大,48℃時最小。主要原因是,隨著溫度的升高,釜內噴嘴附近及其射流區內的有效擴散因子先增大后減小,引起成核速率先加快后減慢。同時,相對高溫下,隨著溫度的升高,流體密度減小、表面張力降低對液滴直徑變化引起兩種相反的效應,相互競爭,并影響顆粒的大小。
3)隨著壓力的升高,粒徑先減小后增大,在16MPa時達到最小值。主要是由于隨著壓力的升高,有效擴散因子先增大后減小,在16MPa時最大;同時,處于“液滴成核”區的相對低壓下,隨壓力的升高,流體密度增加、表面張力降低,液滴直徑會減小,形成較小顆粒。
4)隨著CO2流量的增加,粒徑增大。主要是由于隨著CO2流量的增加,釜內有效擴散因子降低,且顆粒的生長過程起了主要作用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