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
一氧化鎳 nickel oxide nickelous oxide |
分子式: |
NiO |
分子量: |
74.70 |
有害物成分: |
氧化鎳 |
健康危害: |
本品對皮膚的影響在生產中較為常見,主要表現為皮炎或過敏性濕疹。皮疹有強烈的瘙癢,稱鎳癢癥。鎳工可患過敏性肺炎、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等。鎳有致癌性。 |
燃爆危險: |
本品不燃,有毒,具致敏性。 |
皮膚接觸: |
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 |
眼睛接觸: |
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
吸入: |
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就醫。 |
食入: |
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
危險特性: |
未有特殊的燃燒爆炸特性。 |
有害燃燒產物: |
自然分解產物未知。 |
滅火方法: |
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滅火時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
應急處理: |
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揚塵,小心掃起,置于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蓋。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
操作注意事項: |
密閉操作,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膠布防毒衣,戴橡膠手套。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
儲存注意事項: |
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應與酸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
前蘇聯MAC(mg/m3): |
0.5(按Ni計) |
TLVTN: |
1mg/m3(按Ni計) |
監測方法: |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α-糠偶酰二肟比色法 |
工程控制: |
密閉操作,局部排風。 |
呼吸系統防護: |
可能接觸其粉塵時,必須佩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應該佩戴空氣呼吸器。 |
眼睛防護: |
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
身體防護: |
穿膠布防毒衣。 |
手防護: |
戴橡膠手套。 |
其他防護: |
盡可能減少直接接觸。工作完畢,淋浴更衣。 |
主要成分: |
純品 |
外觀與性狀: |
綠色粉末。 |
相對密度(水=1): |
6.6-6.8 |
燃燒熱(kJ/mol): |
無意義 |
臨界溫度(℃): |
無意義 |
臨界壓力(MPa): |
無意義 |
閃點(℃): |
無意義 |
引燃溫度(℃): |
無意義 |
爆炸上限%(V/V): |
無意義 |
爆炸下限%(V/V): |
無意義 |
溶解性: |
不溶于水,不溶于堿液,溶于酸等。 |
主要用途: |
用作陶瓷和玻璃的顏料。 |
禁配物: |
強酸、過氧化氫。 |
急性毒性: |
LD50:無資料 LC50:無資料 |
其它有害作用: |
無資料。 |
廢棄處置方法: |
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若可能,回收使用。 |
包裝類別: |
Z01 |
包裝方法: |
無資料。 |
運輸注意事項: |
起運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車輛運輸完畢應進行徹底清掃。 |